士兰微电子|功率及化合物半导体产能2023年登顶!报告:中国占33%

士兰微电子|功率及化合物半导体产能2023年登顶!报告:中国占33%
文章插图
「第三代半导体」一词,近日掀起一场正名运动。第三代半导体其实是我们中国取的名称,台湾建议将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正名为「化合物半导体」,现在在台湾特别火。

台湾的吴志毅说:中国之所以会有第三代半导体的名称,是因为过去中国在以硅为主的第一代半导体与砷化镓(GaAs)及磷化铟(InP)的第二代半导体都落后国际,因此才想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成为主要领导国。

随着5G通信、电动车、绿能成为主流、国防与航天等新应用领域兴起,化合物半导体在未来将成为重要战略元件。

中国未来真的会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成为主导国家吗?

化合物半导体成重要战略元件!SEMI:产能2023年登顶
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今日(10/13)释出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疫情蔓延下,半导体供应链一度受影响,但疫后汽车电子产品不断提升的需求即将复苏。

该份报告指出,全球功率及化合物半导体元件晶圆厂产能2023年可望首次攀至千万片晶圆大关,达1,024万WPM(月产能,8寸晶圆),并于2024年持续增长至1,060万WPM。

中国是最大的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可以制定规格,拥有较好价格控制能力,因此中国早在多年前就投入了化合物半导体的研发。

2023年中国将占化合物半导体产能33%,台湾仅11%
SEMI的报告也指出,预计到了2023年,中国将占全球产能的33%,其次是日本的17%,欧洲和中东地区16%,以及台湾11%。

进入2024年后该产业将持续走强,月产能再增36万WPM,而各地区占比则几乎无变化。

同时,2021年到2024年期间63家公司月产将增加超过200万WPM(8寸晶圆)。其中,英飞凌科技(德国)、华虹半导体(中国)、意法半导体(瑞士)和士兰微电子(中国)将扮演这波涨势的领头羊,共增加达70万WPM。

化合物半导体、硅基半导体差很大,台湾有什么发展优势?
台湾应该如何应对与布局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吴志毅坦言,台湾目前在这块在全球领先地位不如硅半导体那么高,「甚至不到全球前三名」。

发展化合物半导体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有掌握最上游材料端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即使中国花了很多资源投入在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但现在最上游的材料,80%至90%都还掌握在欧美与日本的手上。」

因此,台湾要发展自己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就必须从原物料与设备开始,结合台湾本身具有优势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才能让台湾在化合物半导体这一领域进入至领先群。

半导体技术没有「弯道超车」
台湾必须有系统地建立生产上游原物料的设备,事实上,台湾的炼钢厂、钢铁厂都有纯碳的来源,关键其实在于「长晶」的技术。

「化合物半导体的长晶技术上来说,温度和难度远高于硅半导体的长晶!」

目前全球碳化硅由美日厂商寡占,关键因素就是因为美日厂掌握了基板料源,而在基板生产的过程中,又以长晶难度最高。

在传统的硅材基板生产,约只需3-4天即能长出约200-300cm的晶棒,但碳化硅目前却需要2个礼拜才能长出不到10公分长度。

而在温度方面,传统硅只需要约1,500度,但碳化硅所需温度高达2,500度,也让长晶难度更高,良率与产量都是发展瓶颈;而氮化镓制造的成本,同样的芯片面积更比硅制程多了一百倍!

但半导体发展没有弯道超车,我们必须一步一脚印建立上游供应链体系。

【 士兰微电子|功率及化合物半导体产能2023年登顶!报告:中国占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