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虽以SPAC方式上市,WeWork仍有三大问题待解决
作为与Uber、爱彼迎齐名的共享经济三巨头之一 , WeWork上市收获的“祝贺”与赞扬不多 , 反是各种“质疑”声音喧嚣尘上 。
原来 , WeWork并没有通过常规的流程上市 , 而是以类似国内借壳上市的方式登录的纽交所 , 股票代码\"WE\" , 将募集资金13亿美元 , 包括8亿美元PIPE(即私募基金) 。
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 就是说美国近年流行的一种金融工具 。 也就说 , 先由一些资本方在美国设立一个特殊目的的公司 , 这个公司除了现金 , 没有实业和资产 , 然后在未上市的知名公司之间选择好目标 , 通过投资并购让目标公司成功上市 。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便捷 , 只要这家上市的“空壳公司”认可目标企业 , 就能达成目标企业的上市 。 该公司投资并购目标企业时会带去资金 , 并以此换取对该公司约定好的股权占有 。
这种方式也有风险 , 那就是需承担目标公司上市后的不确定风险 。 因为美国上市通道本身就很通畅 , SPAC方式上市的公司往往都有“问题” 。 WeWork就是这样 , 2019年该公司就尝试上市 , 由于招股书透露出巨额亏损 , 最终导致上市失败 。 正因为正常通道上市艰难 , WeWork才接受的SPAC , 因为这个过程里WeWork需要拿出一部分股权给对方 。
那这家全球知名 , 并且累受软银青睐的共享经济三巨头之一的WeWork , 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于两年前上市失败?这些问题WeWork未来也需要一一解决 , 否则股价或会程持续跌势 。
首次IPO失利前 , WeWork一度估值在400~500亿美元 , 首次上市失败后 , 估值一度跌到30亿美元以内 , 截至北京时间今早美股收盘 , WeWork报每股11.78美元 , 市值超93亿美元 , 结果可以说比最好的差 , 比最差的好 。
问题一:甩不掉的“二房东”魔咒;所谓的共享办公空间 , 就是某些公司通过与房产、地产商签订长租合同 , 再对内部加以改造 , 再面向大企业及中小创业团队(包括个人化的自由职业者)出租的一种模式 。 我们知道 , 现在写字楼或办公楼在大城市里集中度很高 , 由于WeWork一类的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垄断一些核心区域的办公楼 , 就只能通过“软件”(就是装修、布局的优势 , 及一些增值服务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入驻 。
由于这些“软件”并不是企业的刚需 , WeWork为首的共享办公空间平台至今仍存在靠“高租低出”吸引中小创业者 , “二房东”模式导致它们亏损不止 , 而这个问题将是长期困扰 , 若亏损持续 , 股价暴跌只是时间问题 。
问题二:低入住率带来的长期困扰;如果说 , 二房东模式带来的亏损给一众共享办公空间平台带来外界的看衰 。 那低入住率这样的非可控风险 , 将是WeWork要去时时应对的长期困扰 。 疫情期间 , 远程办公的兴起 , 以及全球创业热潮的熄火 , 还有中小企业大面积的死亡和关停 。 这都是WeWork为首共享办公空间平台低入住率问题的诱因 , WeWork向潜在投资者展示的文件显示 , 2021年底入住率一度跌到47% , 虽然该文件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反弹至90% , 可这种乐观说辞的客观性有多少还很难说 。
况且全球疫情情况并没有彻底扭转的迹象 。 要知道 , WeWork重要的利润模式是 , 通过低价大面积的租赁办公地点 , 进而分散外租给企业 , 赚取中间的“差价” 。 前提是 , WeWork必须保证一定的入住率 , 一旦入住率水平过低 , 亏损就随之而至 , 在企业还有其他多元办公租赁选择的情况下 , WeWork低入住率的风险未来仍旧很高 。
- 北京时间1月13日23点25分|spacex成功执行“十手火箭”发射任务
- 汽车|悠跑科技发布UP超级底盘和UP SPACE超级舱体
- SpaceX|SpaceX的Starlink用户增长出现下滑,客户对漫长的等待感到失望
- 脉脉|SpaceX的Starlink用户增长出现下滑,客户对漫长的等待感到失望
- SpaceX抢先全球首发,星链覆盖25国、接入14.5万用户
- SpaceX第五次新年首发,星链接入25国
- SpaceX|SpaceX的Starlink互联网服务到达西班牙,下载速度100到200 Mb/s
- meta|刚“碰瓷”完中国空间站,马斯克的Space X又获得3.37亿美元的融资
- 亚马逊|由于监管因素,SpaceX公司向印度客户退还星链互联网服务定金
- SpaceX|体验了iQOO Z5x,我只有一个感受:大人,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