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诚之和:富士康,救不了台湾汽车( 三 )


代工造车,是郭台铭为富士康设下的新定位。
三、代工计划,没有台湾
与江淮蔚来的代工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富士康想做的就是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生意。然而能够决定其规模化能力的关键,就是电动车平台——鸿海MIH平台。
这次推出的ModelC和ModelE都是基于鸿海MIH平台打造。官方宣称这个平台可以适配B+级到E级尺寸,100kW-640kW、250-1000N·m的多种电机配置,300到800+公里的工况续航。其中,ModelC定位主流价位纯电SUV,售价将低于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3万元)。
model|诚之和:富士康,救不了台湾汽车
文章插图
具体来看,MIH平台的优势包括:硬件模组弹性客制、软件定义的云端升级EEA平台、智能网络自动驾驶生态软件平台。 通俗点理解就是可定制、全车OTA、智能化提升。鸿海将提供包括零配件、设计、制造等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在发布会现场展示的3款电动车,除了消费者比较关心的续航和动力在参数上看似靠谱,智能化部分,并不先进。
2019年6月,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曾作出一番承诺:“到2025年,全球5%的电动汽车将会采用富士康的设计、部件、机械零件或软件。”那么MIH平台的意义,就像是“电动汽车版的Android”。
当年的6年之约,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但真正用富士康设计、部件、机械零件或软件的量产电动汽车,迄今仍然是0。
model|诚之和:富士康,救不了台湾汽车
文章插图
MIH平台说白了,富士康就是造了一个躯壳,灵魂是由客户自己来决定。那么富士康的客户是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诸如苹果、小米、滴滴这样的科技企业。它们尚不具备零部件及整车生产的能力,而这些科技企业借助富士康的代工,能更好的聚焦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在内的,整个软件生态的研发和运营。
这的确可能是一门好生意。苹果造车是迟早的事,滴滴与比亚迪有过代工合作的经历,小米与国内众多OEM也有过代工方面的交流。虽然前景无限,但有些令人遗憾的是,在工厂选址方面,富士康暂未把国内作为“代工主基地”。
今年9月,富士康与泰国石油和天然气集团PTT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将在2023年建立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工厂,初期规划年产能为5万辆,最终每年产量将增加到15万辆。
10月7日,富士康科宣布将斥资约5000万美元收购美国“造车新势力”洛兹敦约4%的股份,并且富士康还将出资2.3亿美元收购洛兹敦位于俄亥俄州的大型组装制造基地。通过此次收购,富士康将收获包括土地、部分汽车制造设备,以及原本由洛兹敦雇佣的员工。
今年初,拜腾、富士康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合力加速首款车型M-Byte在明年一季度前实现量产。然而,有报道称,由于拜腾内部股东复杂的博弈以及拜腾公司的运行问题,新股东富士康正考虑撤资,这可能意味着双方的合作将无疾而终。
model|诚之和:富士康,救不了台湾汽车
文章插图
拜腾南京工厂难道真的是台湾制造业不争气吗?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台湾在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据近乎垄断的地位,全球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联电、力积电等知名晶圆代工大厂皆在台湾设置据点。毫不夸张的说,台湾半导体的一举一动,牵涉了整个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命脉。
那到底差在哪?看看上海就知道了。我们都知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户在上海临港区。但如果你去过临港区,就会发现这里并非特斯拉一家工厂。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集聚特斯拉、上汽、宁德时代、地平线等约10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