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告别宿华时代,快手“治病”( 二 )


快手的价值观是普惠,理念是记录与分享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初期一些功能宿华从未考虑过。比如不设转发,不设排行榜、不运营网红,他希望的是,不打扰用户,平台自由生长。
快手价值观背后,宿华讲述了一个跟其个人经历有关的极其感性的故事。宿华说,外公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没有留下照片,也没有留下任何日记、书信。“如果一个人没有留下记录的话,当他的生命完结后,可能真的就消失了,随着认识他的人、了解他的人慢慢老去,整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他的痕迹。如果没有留下记录,消失了,就彻底消失了。”
宿华内心有个愿望,希望能够让每一个人都留下更多的记录,能够让后人看到。“就像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里面讲了一个类似的话,它认为一个人生命的完结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被遗忘才是。”
与此同时,宿华也必须完成从工程师到管理者的转变。
有一天,宿华被CTO骂了一顿:“你代码是写的挺好,但如果你写的东西出了bug,你说人家工程师是骂你还是不骂你?骂你怕你开他,不骂你他又烦躁,你说修理还是不修理呢?”
【 张一鸣|告别宿华时代,快手“治病”】2016年一季度,宿华彻底停止了所有代码的维护,也决定再也不写程序。把代码的权限交出去,慢慢地变成管理者。
过去,宿华一直都是工程师,不管在谷歌、在百度,都是产能最大,但最不听话的那种工程师,是规则的破坏者,无组织、无纪律但是有能量。
可是现在要反过来了,早期团队也有很多不喜欢被约束,不希望有太多的规则束缚,更希望进行自我驱动,他要考虑怎样才能管理好团队。
K3战役的赌注一切都在按照快手所绘就的蓝图走着,作为短视频领域的先行者,只需关注内部生长,没有外部竞争烦恼。要知道,2017年。当快手日活达到4000万时,抖音还只有几十万日活,彼时腾讯微视、百度NANI、阿里鹿刻、微博爱动小视频等还谈不上有上牌桌的资格。
面对一路砸钱、挖人、激进扩张的张一鸣,宿华起初并不慌张,并在四年前错失了收购TikTok的机会。
2017年,卡拉OK应用程序Musical.ly的创始人朱骏(Alex Zhu)和阳陆育(Louis Yang)准备出售公司。他们会见了Facebook和YouTube的高管,但在与外界的谈判中,走得最远的便是宿华。
但知情人士称,随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从他的热门新闻应用“今日头条”那里拿到了大量现金,突然涌入,提出以近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usical.ly。
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2月春节,抖音增长了近3000万日活,从4月起,抖音的日活线开始胶着快手,同位于1.2亿日活量级。
快手的短视频“头部交椅”位置开始动摇。
快手很早就具备了商业化的前提,但宿华担心会破坏快手的生态环境,很多有利于商业化的举措被他拒绝,成为一家为了长期利益可以放弃眼前利润的公司。
但快手在盈利问题上的犹豫不决,给了张一鸣挺进的时机,形成“南抖音、北快手”的局面。
2019年6月,宿华联名程一笑发了一封充满反思的内部信。快手内部“K3”战役正式打响,一向以“佛系”著称的快手决定向“狼性”转变,制定春节前实现3亿DAU的目标,剑指抖音。
看起来不错的数字背后,快手看到了深深的隐患,宿华说,“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肌肉开始变得无力,反应变慢,我们与用户的连接感知在变弱。”
根据《晚点》报道,春节之后,快手已经完成3亿DAU目标。但在2020年2月的快手战略复盘会上,联合创始人程一笑曾这样总结K3之战:“我对结果不满意,但是对达成结果的过程很满意。”前者指市场格局,后者指团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