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二 )


在自动驾驶领域 , 这不算是新认知 , 但在衡阳之前 , 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哪一个地方 , 真正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城市级商用落地 。
而衡阳 , 项目总金额5亿元 , 用时大半年时间 , 验证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全新模式 。
甚至被称为:终局模式 。
三大自动驾驶商用模式
自AI变革开启 , 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有望成真以来 , 领域内出现了两大路线 。
一种被叫做Waymo路线 。
一种则被称为特斯拉路线 。
虽然有技术选择和演进方式的原因 , 但更主要的还是两种不同的路线 , 代表着不同的商业化模式 。
Waymo路线 , 有时也被叫做RoboTaxi路线 , 顾名思义 , 就是以RoboTaxi作为商业模式 , 以推出RoboTaxi产品、提供RoboTaxi服务来实现营收和盈利 。
特斯拉路线 , 也叫量产自动驾驶路线 , 在量产车上率先应用自动驾驶 , 面向车主收取费用 , 最后在技术达到L4之后 , 渐进到RoboTaxi模式上 。
这两大模式 , 各有优缺点 。
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图片
Waymo路线面向的受众广阔 , 提供的服务也更本质 , 变革涉及面也更为广泛 , 从出现的第一天开始 , 就被认为是交通出行的颠覆性变革 。
甚至一度有乐观者畅想 , 人类很快既不需要考驾照 , 也不需要买车 , RoboTaxi会实现汽车所有权到使用权的彻底性改变 。
但Waymo路线的缺点 , 也在落地中暴露 。
因为Waymo不仅以RoboTaxi为目标 , 而且还是单车智能基础上的RoboTaxi为目标 。
这就意味着Waymo需要提供一位接近无限全能的AI虚拟司机 , 才能放心提供安全可靠的RoboTaxi服务 。
为了达到这种标准 , Waymo一方面在车端配备昂贵冗余的传感器 , 确保车端传感系统的准确率;另一方面还要在落地一座城市前 , 用规模庞大的车队实路路测 , 确保尽可能多的长尾场景 , 能在运营前被解决 。
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图片
但过程中不仅费时耗力 , 所有的成本还都压在Waymo一家公司身上 , 并且随着落地紧迫性提升 , 压力还会更大 , 耐心也被一点点消耗 。
所以作为自动驾驶商业的开山鼻祖 , Waymo最先培养了人才、指出了商业模式 , 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但在落地实践中 , 却一而再被唱衰 。
Waymo从最初分拆时被评估的千亿美元 , 不断缩水 , 在两轮外部机构参与的募资后 , 估值300亿美元左右 。
然而现实更凛冽的是 , 即便如此 , Waymo也很难给出规模化商用的时间表 。
与Waymo遭遇的冷遇相比 , 走出产能阴影的特斯拉火爆异常 。
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
文章图片
因为特斯拉展现的自动驾驶可能性 , 市值随其交付量水涨船高 , 最新已经突破了万亿美元 。
特斯拉路线在自动驾驶的商用上 , 优势显而易见 , 它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系统研发阶段 , 一旦推向车端应用后 , 每一辆特斯拉智能车上路的地方 , 就是其开启路测的地方 。
每一位特斯拉车主 , 不仅付费使用自动驾驶能力 , 而且在影子模式下 , 实际也是马斯克的义务安全员 , 他们需要时刻监控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状态 , 并能在长尾场景、极端场景时紧急接管——其后系统就会针对性学习 , 不断迭代进化 。
相比Waymo的自建车队、自养安全员 , 特斯拉推进自动驾驶落地过程中 , 也将成本压缩到了极致 。
最大的问题 , 在于安全性和可靠性 。
衡阳之后,重估自动驾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