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云通源孵化,连云港创业园孵化基地


连云港灌云通源孵化,连云港创业园孵化基地

文章插图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在推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新形势,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发展园区,必须进一步发挥排头兵作用,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能,引领全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
连云港灌云通源孵化,连云港创业园孵化基地

文章插图
一、开发区发展基本情况
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200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近年来,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紧跟“两聚一高”新战略,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总目标,以“聚焦一条主线、做好两篇文章、把握三个重点、崇尚四种精神、落实五种工作方法、打赢八大攻坚战”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123”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全区上下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基础投资、产业发展、软硬环境、生态建设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成为全县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截至目前,全区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89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产达效项目152个,规模以上企业75家,新增直接就业2万人 。今年1-6月,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83.5亿元,计划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 。
2000年,省级开发区在全省排名第63位,比上年上升6位;2016年,南部共建园区丹阳经济开发区关允产业园排名全省第18位,比上年上升2位 。
连云港灌云通源孵化,连云港创业园孵化基地

文章插图
二、开发区发展的分析评价
取得的成果 。一是空间布局的优化与重构 。实施西进、东进、南扩空间布局规划,将现有已批面积15平方公里扩大至60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开发区现有辖区、南进、东进区域,加快完善“生产、商务R&D及产业配套中心、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区,形成由商旅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产业中心组成的“钻石”城市发展格局 。二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明确“123”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全产业链,打造成为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的核心产业,提升产业未来的区域竞争力;优化升级轻工纺织、食品、健康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打造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名片;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基础配套不断完善 。实现园区水、电、气设施“九通一平”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6.5亿元,建成日供水10万吨的开发水厂、年供水量4亿立方米的通榆天然气公司、年吞吐能力90万吨的灌云港鱼峰作业区码头、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10千伏开发区变电站、职工公寓405套等配套项目 。开发区实验学校基本建成,9月首批新生入学;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建成投产;幸福大道向南延伸,产业大道改造升级已启动,预计今年内建成通车 。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开发区幼儿园、政法综合体、多功能邻里中心等配套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商业、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态得到培育和发展,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四是软硬环境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四城共建”工作 。今年上半年已募集资金近2亿元,投入园区“四创共创”硬件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有效提升了城市内涵和品位;扎实开展以“思、会、行、利、不出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件事”主题教育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加强机构作风建设;政府干部职工“周六讲堂”连续举办,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干部职工一致好评 。五是加快功能平台建设 。按照“一区六园”发展路径,重点打造现代装备制造、食品健康、轻工纺织、光电信息、新材料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仓储物流等60亿级特色产业园区和10亿级经济板块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现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61家,其中农机企业30家,主要以姚科铝业、汇久齿轮、银华春香、大陆机械等企业为代表 。2016年,工业总产值近10亿元 。2015年,获省高
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获得省级智能制造试点园区 。食品与健康产业园:依托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结合省级农产品加工区和特色农副产品种养基地,加快推进紫燕食品、品品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科伦多食品配料、伊云贝尔饮料等项目建设进度 。目前,紫燕二期和品品鲜二期均已顺利签约,伊云贝尔饮料已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 。连云港纺织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打造集服装服饰、纺织机械、新型材料以及纺织小镇、物流仓储、文化创意、市政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配套功能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目前,连云港鹰游纺织项目已入住产业园,正在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即将开工建设 。光电信息产业园(中小企业园):以电子元器件加工、云计算、物联网、游戏动漫、微电子和软件研发等领域企业的孵化培育为核心,打造一个全新的光电信息产业园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部投入使用,入住企业32家,企业服务中心、职工食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2016年获得省级高新技术创业园 。新材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攻点,打造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电池生产基地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高地;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电咖新能源汽车项目和总投资50亿元的罡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已顺利签约 。仓储物流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粮食深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盐河岸线码头和二类口岸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正在做好立项、环评等各项工作 。六是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工作的奖励办法》,国家级星创天地—灌云设施蔬菜星创天地、江苏省旋耕机械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灌云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淮海工学院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开发区分中心、江苏省农业机械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留学生创业园等平台已成为开发区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目前开发区拥有省市企业研发机构17个,各类科研平台15个;培育省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家,省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4家;建成企业品牌创建“孵化库”,培育出“云山”、“振云”、“科多”等省级品牌6个、市级品牌19个,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2个,获批专利130余个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耀科铝业有限公司年产400万件轮毂智能生产项目已签约,着力推进智能装备机器人在轮毂制造业中的应用;高端化、专业化“云海·智造工场”已投入使用,为创客提供便利化、开放式、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提供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业服务 。七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出台了产业发展配套扶持政策,精简了行政审批环节,完善了扎口收费制度,多维度为企业提供金融、财务、法律、审计、人力资源等服务;推行投资项目“代办制”,实行保姆式动态跟踪服务,从项目名称核准到立项、报批、报建、办证全过程实行全程代理;推行重点项目建设“倒逼警示机制”,并在全县推广 。八是人才培育更加重视 。出台了《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 。目前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1860人,9名博士申报了“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苏北创新发展人才计划”等科技人才项目,申报省双创计划1个、国家“千人人才”计划1个,1人获得了“苏北发展领军人才”30万元的资金奖励 。2016年,获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市“555” 工程计划、1人入选市“海燕计划” 。

连云港灌云通源孵化,连云港创业园孵化基地

文章插图
【连云港灌云通源孵化,连云港创业园孵化基地】存在的问题及所处发展阶段 。一是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家省级开发区,发展还很不充分,经济体量不大,增长速度不快,对全县经济的贡献有待提高 。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但开发强度有待大幅度提高,目前投资强度仅为亩均225万元,低于省定苏北经济开发区亩均280万元的标准 。2016年,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3.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17亿元,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为650.7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2.32亿元,相比而言,园区的经济规模占全县的比例不大 。二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不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 。开发区现有企业中,极大多数属于传统制造业,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间生产技术相近,许多企业因技术力量有限,技改和新产品入市困难,导致企业效益不佳,远远达不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同时,由于从事高科技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企业较少,搞精深细加工的企业也不多,企业难以形成上下游分工合作、相对完整产业链体系,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带来企业竞争力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也由此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潜力不大,园区可持续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另外,园区服务业发展比重相对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突出,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尚未出现,产业门类与周边其他园区存在一些雷同,产业布局“小而全”的特征明显,导致区域之间存在同质竞争、过度竞争等现象 。三是特大项目数量较少 。支撑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旗舰型、龙头型重特大项目还很少 。2016年底,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总共有32个,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仅有3个,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还没有 。在超亿元项目中,外资项目偏少,仅有5个 。四是创新能力还需提升 。2016年,开发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5%,低于2.55%的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由于灌云人才发展大环境的问题,高级研发、技术和管理人才较难留住,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领军型创新人才数量较少,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造成较大制约 。开发区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现有科技创新孵化器的场地面积也无法满足需求、急需拓展 。园区运营企业化、招商市场化还未完全建立 。支撑创新创业的平台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五是体制机制尚需理顺 。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不到位,办事效率低,尤其是用地审批程序难以突破,有的因土地问题久拖不决而导致项目无法落地 。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比较混乱,没有完全实行省级开发区的建制要求 。干部任用和薪酬体系不完善,开发区没有自主调整工资待遇的权限,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强度与劳动报酬不成比例,没有体现出岗位的责任和价值,影响了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 。财政自主支配权缺失,自身造血功能匮乏,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平台建设受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进展不大,长期以来,园区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抵押贷款,融资面临困难较大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存在“捉襟见肘”问题 。
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年年初,国家出台了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为开发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我们灌云开发区来说,必须突出特色发展,塑造产业发展特色、投资环境特色、办区模式特色;必须突出创新发展,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推动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必须突出绿色集约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必须突出双向开放,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突出发挥市场作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通过市场手段把企业引入转型升级的轨道;必须突出优势再造,把构建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推动开发区由依靠要素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
三、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发展的思考
统筹布局引领园区建设,增强要素吸引力和承载力 。一是按照城市建设标准,高起点、前瞻性规划布局,放眼“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和江苏经济创新升级方向、长三角大交通格局构建、连云港全球化发展,来全力构筑符合未来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平台组合体系,在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对接、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现有园区、新开辟建设园区的合理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承载,统筹推进园区开发 。二是高标准建设和高标准配套,对各类特色产业园、平台和载体的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进行大幅度的提档升级,增强发展功能、提升园区形象,大大提升园区平台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和支撑力 。三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区域进行平台载体布局与建设,如在重要交通道口规划建设物流与加工区,在盐河码头规划建设物流仓储园区等,保证经济发展能够顺利向纵深空间拓展 。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一是改革人员管理模式,建立“部门领导+主办负责制”的扁平化运行机制,推行“全员聘用制、身份档案制、岗位工资制”,建立“因人设岗、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薪酬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二是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相对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将平台公司由AA-晋升到AA,加快开发区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运作模式转变 。三是改革开发运营机制,探索BT、BOT、PPP等投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四是加快推进“区街合一”管理新模式,推行大园区管理新理念,对开发区、侍庄街道进行资源整合、通盘考虑、合理安排,真正做到合心合力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创园区发展新优势 。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借鉴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成功经验,推广建设项目“零审批”制度 。二是推行投资项目“代办制”,实行“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跟踪督办、高效代办”的工作方式,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选址立项到报批、报建、办证全过程实行全程代理,由代办人对接行政审批部门和中介服务机构,所有审批手续均在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结,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全面、优质的服务 。三是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争当“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表率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机关干部勇于担当尽责,激发干事动力,迸发创业活力,提升谋划落实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打造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 。
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升投资强度和发展力度 。一是力争引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强、能耗低、品牌响的重特大项目,以及对支撑发展大局、优化产业布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地型项目,重点关注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对正在对接的大项目,成立精干的专项工作组,制定明确的方案和措施,实行“一对一”盯引,力争未来5年内新引进 10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的突破,5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0个 。二是力求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引领新行业新业态发展的企业项目和研发机构,依托科创园、电商产业园等平台,紧跟“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高端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新趋势,紧跟智能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需求,不断引进技术工艺新、行业业态新、创新能力强的项目,积极引进和支持富有激情的青年创业创新项目 。三是注重选择一大批对装备制造、轻工纺织、食品与健康、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转型升级、产业集聚、提升价值链等方面具有互补和强化作用的企业项目和研发机构 。四是抢抓经济发达地区规划调整、城市改造提升、大型国家工程实施等机遇,将招商重点放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精心筹划,主动出击,精准招商 。五是创新招商模式,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推行“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工作机制,通过商会、行业协会等合作伙伴,推进“资本招商”和“跨境招商” 。六是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明确在开发区内投资,符合开发区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项目)除享受国家、省、市、县有关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财政奖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极富“含金量”的系列优惠政策 。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显著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集聚水平 。一是努力在发展龙头型企业上下功夫,积极引进龙头型重特大项目,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走规模化扩张经营之路,培育和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品牌、区域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力争未来5年培育出资产50亿元以上或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以及资产10亿元以上或销售2亿元以上的企业80家 。二是按照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向,通过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发挥带动作用以及加快发展配套产业,来扩大现代装备制造、食品与健康、光电信息等产业规模,加快轻工纺织、农业机械等产业转型升级,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引导耀科铝业、汇九齿轮等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上市融资、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有竞争优势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三是着眼于产业发展新趋势、新路径,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辐射,瞄准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新成果,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以阿里巴巴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及配套建设,持续推动现代物流、高端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壮大 。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强化特色园区发展壮大 。一是充分利用连云港鹰游纺织项目落户开发区契机,加快推进振兴灌云的“一号工程”——连云港纺织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服装服饰、纺织机械、新型材料以及纺织小镇、物流仓储、文化创意、市政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配套项目,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有一定影响的纺织特色基地,形成灌云第一个千亿级经济板块 。二是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结合特色农副产品种养基地建设,以紫燕食品、品品鲜食用菌加工、伊云贝尔饮料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熟食、食用菌制品、果蔬饮料、健康保健品等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密切配合的产业链完整、集群化特征明显、竞争力突出的产业组织生态,力争未来5年打造出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食品与健康产业集群 。二是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便利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及配套加工等枢纽经济,利用三级航道盐河穿行园区的优势,规划建设内河集装箱二类口岸国际港及仓储物流园;抢抓花果山国际机场新建、城际高铁即将建成开通的新机遇,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道口物流加工产业园;在中心城区与开发区结合处、开发区生活中心区等地方,建设发展城市综合物流市场,系统性、集群化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业和生活性物流服务业 。三是充分利用扶持政策的比较优势,大力支持丹阳经济开发区灌云工业园发展,通过常态化合作机制及丹阳市与灌云县双方主要领导定期互访,促进产业转移与合作,互派人员交流学习,推动共建园区更好、更快地发展,未来5年力争实现标志性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达2-3个、10亿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达10个 。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生态融合共享发展新城区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改善环境,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 。一是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改造提升,特别是应当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互动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协调、融合发展 。二是致力把绿色发展理念植入企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增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进区,保护一方净土,建设绿色家园,打造更加亮丽的开发区生态名片 。三是统筹推进园区内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现代科技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园区与美丽新农村的融合发展,加快盐河、叮当河、张洪河、沂河淌生态景观带建设,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都市体验、产业风情为特色的沿河景观风光带;全力构建园区慢行系统,打造回归自然、体验城市生态与文化的绿色休闲通道 。四是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提升社会生态文明素质,推动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推进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融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和都市工业,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宜人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