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工智能之不能人类比AI更有优势的职业能力是什么
在大量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人类都在思考、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人工智能确实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也深深忌惮、警惕着不断迭代、进化的人工智能,担心其无所不能,人类终将被它取代。
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可以无所不能,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现任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数字化先进制造研究中心主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智能制造专业终身教授马兆远老师,在其新书《人工智能之不能》中,冷静清晰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本文摘编自该书,由澎湃新闻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人工智能”来了,人类需要恐慌吗?
1956年夏,约翰·麦卡锡(JohnMcCarthy)和马文·明斯基(MarvinLeeMinsky)等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开会研讨“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算法,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2006年,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能顺势迎来新一轮投资界和工业界的追捧。
广义的人工智能指人所创造的、代替人从事某些思维行为的设备。它可以是算盘,可以是计算器、计算机,以至于超算中心上基于算法行为实现了类似于人类逻辑推理。从狭义讲,从2006年开始的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在已有科技的基础上因为深度神经网络的突破而获得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带来了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第二次恐慌,1997年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Kasparov),电影《终结者》和《机械战警》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2006年以后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人类迎来了对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恐慌。美剧《西部世界》和电影《机械姬》就代表了这一阶段人们对技术发展可能超越人类智慧的隐隐恐慌。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Kurzweil)提出奇点理论,被互联网人追捧,人们担心,到2049年,人工智能就可能超过人类,从此绝尘而去,人类会被机器人奴役,地球会被机器人统治。
文章插图
因为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去完成过去只有人才能完成的智能工作,我们很自然地会将人工智能和人类在同样任务上的表现进行比较。的确,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计算机已经表现出了远超人类的能力。然而,在执行通用性任务时,如回答问题、感知以及医疗诊断,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难以评估。
从认知的方式上来讲,人类的认知过程与我们现在谈论的人工智能是不一样的。经典逻辑不能突破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但是,人却具有这样的能力。人类有一种认识相对准确结论的直觉方法,这种方法与计算机式的方法不同,我们可以认知新的事物和了解新的问题,而不受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限制。就计算机的有限逻辑而导致的其内在不完备而言,人却从来不会受到这样的困扰,因为人天生具有突破有限逻辑的能力,也许这构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感性。这也许是我认为这一代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思维的数学逻辑层面的本质原因。
文章插图
但哥德尔所限定的有限逻辑,可能不限制量子力学的基本逻辑,人类的直觉也可能不受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的计算机结构不太可能具有人脑的能力。当然,量子计算机基于量子逻辑,离实现还有些实际的困难,现阶段我们不能够简单预期。
- CPU|元宇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公司已投高科技超100亿,股价仅3元
- 图灵奖|中国科技团队创历史,360打破行业垄断,登顶世界最强人工智能榜
- 图灵奖|“世界最强”人工智能榜单,“中国代表队”力压群雄登顶榜首
- 技术|C端不买单,B端买单难,元宇宙真能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会赚钱?
- 大数据|人工智能步入千家万户,智能机器人的前景怎么样?
- 盲盒|网友:刘强东:是史玉柱先动的手,提啥女留学生?
- 机器人|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人类一身“毛病”,会被机器人取代吗?
- 产品经理|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人类一身“毛病”,会被机器人取代吗?
- 人工智能|“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 芯片|人工智能国际大赛上,国内团队问鼎冠军,打败欧美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