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工智能之不能人类比AI更有优势的职业能力是什么( 三 )
1、学习如何学习(Learninghowtolearn):学生利用一定的认知方法主动思考和学习。
2、制造(Making):新工程人才发现和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
3、发现(Discovering):一种通过采取探究、验证等方式促进社会及世界知识更新,并能产生新的根本性的发现和技术的能力。
4、人际交往技能(Interpersonalskills):一种能够与他人合作并理解他人的能力,包含沟通、倾听、对话、参与和领导团队的工作等。
5、个人技能与态度(Personalskillsandattitudes):包含主动、有判断力、有决策力、有责任感、有行动力以及灵活、自信、遵守道德、保持正直、能终身学习等品质。
6、创造性思维(Creativethinking):一种通过深入思考,能够提出和形成新的、有价值主张的思维。
7、系统性思维(Systemsthinking):在面对复杂的、混沌的、同质的、异质的系统时,学生能够进行综合性、全局性的思考。
8、批判与元认知思维(Criticalandmetacognitivethinking):一种能够对经由观察、体验、交流等方式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以评估其价值及正确度的思维。
9、分析性思维(Analyticalthinking):一种能够对事实、问题进行分解,运用理论、模型、数理分析,明确因果关系并预测结果的思维。
10、计算性思维(Computationalthinking):一种能够把基础性的计算程序(例如抽象、建模等)以及数据结构、运算法则等用于对物理、生物及社会系统的理解的思维。
11、实验性思维(Experimentalthinking):一种能够开展实验获取数据的思维,包含选择测评方法、程序、建模及验证假设等内容。
12、人本主义思维(Humanisticthinking):学生能够形成并运用对人类社会及其传统、制度和艺术表达方式的理解,掌握人类文化、人文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知识。
创造力和好奇心,引导终身学习
突破常规而有所创新说起来也不难,但用到自己身上很难。我们承认和鼓励“不同”,但也尊重先验工具本身,知道它的工具和枷锁的双重性。当我们比较了人工智能和人的根本区别,也比较了经典系统和量子力学所预示的系统之间的差别,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我们不再那么需要服从纪律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轻易地被机器人取代。相反,社会对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要求越来越高。这包括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也包括人对自身的感悟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要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我们所设计的教育常常忽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的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的细微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本来人的思维是自由的、可创造的、可沟通的,我们的教育系统的终极目标居然是把人训练成人工智能,而我们的教育考核指标在这个逻辑下就是给人工智能准备的。
- CPU|元宇宙+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公司已投高科技超100亿,股价仅3元
- 图灵奖|中国科技团队创历史,360打破行业垄断,登顶世界最强人工智能榜
- 图灵奖|“世界最强”人工智能榜单,“中国代表队”力压群雄登顶榜首
- 技术|C端不买单,B端买单难,元宇宙真能帮助人工智能技术学会赚钱?
- 大数据|人工智能步入千家万户,智能机器人的前景怎么样?
- 盲盒|网友:刘强东:是史玉柱先动的手,提啥女留学生?
- 机器人|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人类一身“毛病”,会被机器人取代吗?
- 产品经理|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人类一身“毛病”,会被机器人取代吗?
- 人工智能|“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
- 芯片|人工智能国际大赛上,国内团队问鼎冠军,打败欧美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