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前天写了一篇《新文化运动者叫嚷要废除汉字,看到一副故意对不起的对联,沉默了》的文章,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中国固有的文化自豪感被打破了 。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下降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长期以来,中国大规模引进西学,年轻人学经济、学外语、学技术都很时髦,而国学则被视为无用的糟粕 。
许多有识之士,尤其是历史学家,对此深感悲痛 。
伟大的历史学家陈垣写了一本书呐喊:“一个民族的灭亡,始于民族文化……在这个关键时刻,要保存民族,就必须保存民族文化” 。
作为大学校长,陈远决心以大学为基地,实施“教育救国”,要求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在汉字方面,他们有很好的技能” 。
傅斯年惭愧地看到,欧洲人在欧洲的汉学研究方面远远优于中国 。他于1929年回到中国,并决定成立一个历史和语言研究所 。他写信给陈垣说:“2008年留欧时,看到了外国的典型,对中国的衰落感到羞愧,中国的历史和语言资料被西方旅行者偷走,而汉学正统却在巴黎 。如果可以容忍,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陈垣给傅斯年回信说:“一定要夺回中国的国学中心,夺回北京 。”在学校会议上,多次告诫学生:“有志青年千万不要轻言弃汉,否则数经忘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属于少数民族 。” 。
与陈垣并列的历史巨擘之一陈寅恪,同样关心国家和人民,担负着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 。
陈寅恪几乎每年都参加清华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 。他认为复兴中华文化,可以从清华入学考试的试题入手 。
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语文考试由陈寅恪执笔 。陈寅恪的观点是,试题应“形式简单,意义丰富,与中国民族语言的特点密切相关” 。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陈寅恪认为“对对对”,即通过学生对对的方式选拔人才 。
对联讲究对称、对应、对偶、音韵协调,不失工整和稳定,讲究书写技巧 。
而且越是字少意简的平实对联,越能看出真功夫 。
文章插图
例如,鲁迅在私立学校读书时,他的老师寿吴京曾为学生写了一副上联 。上联只有三个字:“独角兽” 。
面对这样表面平淡、字数少、含义简单的对联,学生们自然张口就来,包括“双头蛇”、“四眼狗”、“六脚蟹”、“八角虫”、“九头鸟”等 。
t-size:15px;">笼统地说,都算对得上,但不为佳 。
等鲁迅的下联一出,寿镜吾差点惊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连连叫绝 。
鲁迅的下联为“比目鱼” 。
文章插图
“比目鱼”为什么能让寿镜吾先生叫绝呢?
因为“独”字不是数词,但有“一”的意思;“比”不是数词,也有“二”的意思,两字奇偶相对,一个仄声一个平声;“目”和“角”都是动物头上的一个器官,也是一个仄声一个平声;“兽”是陆地上的一大类动物的统称,“鱼”则是水中的一大类动物的统称,依然是一个仄声一个平声 。而且从词性和词义的角度来看,鲁迅对得最工整 。
尤其难得的是,鲁迅的答案“比目鱼”在感情色彩上与“独角兽”很和谐 。
文章插图
在中国神话中,独角兽是一种瑞兽 。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它的出现被人们视为美好的象征 。比目鱼虽然也有两只眼睛,但它们要么同时长在左边,要么同时长在右边,因此需要两鱼相亲相爱,并肩而行才能保证安全,被视为爱的象征 。鲁迅把吉祥和相亲相爱对起来,真是恰到好处 。
在这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陈寅恪也不出故作深沉的上联,只用了三个字:“孙行者” 。
文章插图
可是,由于西行盛行、国学受冷,原本是以前私塾破蒙学童就应该会的“对对子”,来报考清华大学的许多“准大学生”竟然不知“对对子”为何物,胡答一气 。
许多考生只知道“孙行者”是西游人物,就临场抓瞎,以“猪八戒”、“唐三藏”、“沙和尚”、“牛魔王”、“红孩儿”等等相对,让人哭笑不得 。
甚至,有考生因为不会,破罐乱摔,以“狗东西”、“王八蛋”之类予以“怒怼” 。
阅卷的陈寅恪心情一阵阵悲凉 。
不过,试卷中也出现了以 “王引之”、“祖冲之”之类的答案,让陈寅恪在悲凉中有些许慰藉 。
和“孙行者”一样,“王引之”也是个名人名字,为清朝大儒,可惜以“王”对“孙”,意义似是风牛马不相及,有些牵强 。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数学家,世界上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 。以“祖”对“孙”,都是名词;以“冲”对“行”,都是动词;以“者”对“之”,都是“之乎者也”类语气助词,算对得工整了 。
但,这并不是陈寅恪心中最佳的答案 。
文章插图
等阅卷接近尾声,陈寅恪所期待的那心中最佳的答案总算出现:“胡适之” 。
胡适之是国学大师胡适的字,是当时文化界的风云大人物 。
陈寅恪看到这三个字,当场拍板说:“就凭这三个字,这个考生想上清华的哪个系都行!”
这个考生是陈垣关门四大弟子之一的周祖谟,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
周祖谟的答案为什么会让陈寅恪如此激动呢?
周祖谟在回忆文章中曾专门谈到此事:“当时我想到可以作对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引之’,一个是‘胡适之’ 。二者自以对‘胡适之’为好 。因为‘适者,往也’,‘往’跟‘行’意思相近,‘引’又是另一个意思 。所以我就以‘胡适之’为好 。”
实际上,周祖谟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陈寅恪在出“孙行者”上联时,已想好下联了,即——“胡适之” 。
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根本就是世间绝配!
周祖谟虽然对出了陈寅恪早已拟定好的最佳标准答案,但这个答案的许多玄妙之处,他还是懵懂不知 。
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对这个答案进行了详细解释,他说:“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 。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 。盖‘猢狲’即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猾耳……”
文章插图
补充一下,苏东坡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中的“卢行者”,即六祖慧能,而“韩退之”即散文大家韩愈,“过呼”的意思即名过其实 。苏东坡这两句诗想表达的是:我前生恐怕是卢行者吧,后学将我比作韩愈,我可不敢当 。
苏东坡的上联出现一个“卢”,下联出现一个“韩”,而“卢韩”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犬 。那么,现在陈寅恪的上联出现一个“孙”,周祖谟的下联出现一个“胡”,“胡孙”指猴子,其妙堪与“韩卢”相对,而末尾的“者”和“之”都为单纯词 。相比之下,“祖冲之”等对均不如“胡适之”来得工巧 。
另外,陈寅恪坦承自己“故作狡猾”,那是有意要在这场清华入学考试中调侃北大教授的胡适为“猢狲”的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他和胡适两人间的一场小“恩怨”:
文章插图
【如何做比目鱼,北京比目鱼创业园公寓】陈寅恪曾写《禅宗六祖慧传法偈之分析》一文以研究“卢行者”即六祖慧能思想言行,有批判偈语“菩提本无树”那几句 “半通不通” 。而胡适在1917年曾以讲义印发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但答应了陈寅恪的下卷一直没写出来 。再有,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胡适又是正在大力提倡白话文的文坛宗师,于是,陈寅恪就借这个机会,“公报私仇”,讽刺了胡适一下 。
- 急招在家做手工活赚钱 手工活货源哪里有零投资
- 酷睿处理器|助攻中国家电崛起,日本企业是如何把自己玩“残”的?
- 海南做什么生意赚钱投资小 海南小本投资创业项目
- 电池|iPhone的电池健康到底该如何保护,三招让你的电池妥妥用三年
- 如何成立创业园区,浙江创业园区
- |如何启动视频营销计划
- 自媒体|现在全职做自媒体怎么样?
- 做什么生意最赚钱,现在适合做什么实体生意
- 小本创业可以做什么,小本创业有哪些项目
- 农村最缺什么生意 在农村家里适合做什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