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一个 , 
晋江是中国鞋厂最多的城市 。
在中国10款运动鞋中 , 有9款是晋江制造 , 意思是“晋江系”的鞋厂 。熟悉的安踏、361、特步、匹克都是锦江系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20世纪70年代末 , 耐克在晋江建立了一家鞋厂 , 很多人在这里工作 。后来 , 耐克把工厂搬走了 , 但这些鞋匠留下来了 , 吴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
吴父是个好鞋匠 。他的鞋子耐用耐磨 。他们看起来比别人的好得多 。他们在当地有很好的声誉 , 能接到比别人更多的订单 。
有了这些订单 , 吴父在当地开了一家小鞋厂 , 专门加工材料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1977年 , 吴出生时 , 父亲的生意还算不错 。他经常跟着哥哥吴荣光去父亲的鞋厂玩 。他的耳朵暴露在鞋底、皮革等处 。这些都是他童年的底色 , 不是排斥而是不爱 。
作为一名学生 , 吴热爱运动 , 玩电子游戏 , 冒险和兴奋 。和很多男生一样 , 他也沉迷于打败“大BOSS”的喜悦之中 。
1987年 , 吴10岁 , 安踏创始人17岁 。他一个人带着600双鞋去北京 ,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只卖了20双晋江鞋 。被打上烙印后 , 他卖了100双鞋 。
敢打敢冒的晋江人 , 不愿意只做来料加工 。1994年 , 安踏更名为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 , 开始做真正的品牌 。与此同时 , 吴父和他的家人也创办了红星鞋业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第二 , 
家族生意越做越大 , 吴父也希望两个儿子能继承衣钵 。
他非常重视两个孩子的教育 。大儿子吴荣光被送到沈阳设计院 , 主修运动鞋设计 。小儿子吴于1995年考入福州大学学习经济学 。
在父亲的教导下 , 两个孩子从小就一直坚持“先做好人 , 再做好事”的理念 。他们非常谦逊低调 , 学习成绩优异 。他们不傲慢也不奢侈 。
为了更好地帮助父亲的事业 , 吴还在大学学习了法律知识 , 获得了法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1999年 , 吴考入澳大利亚留学 。同年 ,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邀请“乒乓王子”孔惠玲担任形象代言人 , 并在央视做广告 , 开创了晋江“体育之星央视”的营销模式 , 安踏的营业额也从2000多万飙升至3亿 。
在2000年 , 
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5564958" qid="6527569086669395214" mention-index="0">鸿星尔克才刚刚正式诞生 。
吴父从家族鸿星鞋业退了股 , 携25岁的大儿子吴荣光一起创办“鸿星尔克” 。“鸿星”是继承传统 , “尔克”是面向未来 。那个时候 , 晋江的鞋商特别钟爱“克”字 , 361°的前身是别克 , 此外还有匹克、美克和崭新的鸿星尔克 , 都是“克”字辈 。
“我们是从一栋毛坯厂房开始的 , 手上只有300多万的应收账款、几十万的现金、一仓库的外贸库存 , 和1000多万的银行负债 。”
可以说 , 吴父和吴荣光的创业是从负资产开始的 。
“打虎亲兄弟 , 上阵父子兵 。”
眼看父亲和哥哥在国内急需自己的帮助 , 吴荣照更加刻苦地学习 , 用15个月的时间修完了原本需要两年完成的课程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三、
新诞生的“鸿星尔克”并没有太大的溢价优势 , 国外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势头强劲 , “本土一哥”李宁还遥遥居上 , “晋江”安踏也新秀崛起 , 国内运动鞋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
与此同时 , 鸿星尔克一面世就遇到资金链问题 , 原有的应收款很难收回 , 新的生产则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
这时 , 还在国外留学的吴荣照建议哥哥引进外来投资 , 同时 , 更加紧密地维护原有客户资源 。
为了能够增加客户和代理的品牌认同感 , 吴家两兄弟史无前例地建立了独家代理模式 , 有惊无险地解决了鸿星尔克面世后的第一次风险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颤颤巍巍上路后 , 吴荣照的哥哥吴荣光也模仿着“晋江老大哥”安踏的样子 , 走了“明星+央视”的营销模式 , 花重金聘请了香港明星陈小春和韩国明星张娜拉做品牌代言人 , 并在央视打广告 , 在头部品牌中厮杀 。
陈小春作为一代人的古惑仔 , 染着黄头发 , 戴着金属耳钉 , 穿一身鸿星尔克 , 对于年轻的80后、90后们还是非常具有诱惑力 , 一时间 , 买一双鸿星尔克鞋 , 是很多年轻人们一个并不算太奢华的愿望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鸿星尔克 , 在第一次厮杀中 , 略微站稳了脚跟 。
但等待他们的波折还在后头 。
四、
2003年 , 26岁的吴荣照硕士毕业 , 从澳大利亚回来 , 父亲决定退出鸿星尔克 , 把公司正式交给他们哥俩打拼 。
正打算破釜沉舟和父兄一起干一番事业时 , 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乱了原本的计划 。
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准备 , 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又远远超出想象 , 雨水倒灌进鸿星尔克的仓库 , 厂房和设备都被水淹了 , 马上要交货的全部鞋子都泡了水 , 生产线也被冲毁大半 。
危机关头 , 鸿星尔克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自发地跳到水里抢救物资 , 能搬设备的搬设备 , 能打捞鞋子的赶紧打捞鞋子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看着眼前的惨况 , 吴荣照显然有些措不及防 , 苦笑着对吴荣光说:“哥 , 我们创业开幕 , 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什么剧本不剧本 , 人定胜天!”
坚毅的吴荣光并没有被困难打倒 , 反而第一次时间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商量对策 , 危难时刻 , 大家选择真诚对客户 , 他们诚恳地对客户解释了情况 , 取得了各大代理的理解和支持 , 也让企业再次逃过一劫 。
这次大水 , 虽然损失惨重 , 但是也给吴荣照上了生动的一课:企业不仅是他们一家的 , 而是每个员工的 , 只有一群人共同努力 , 才能成就企业的长久发展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为了挽回损失 , 吴荣照深入生产一线 , 认真梳理产品线、品牌创立、员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 , 发现公司此时已经暗礁不断 , 由于产品品牌设立不清晰 , 盲目扩张产品线 , 从最初的运动鞋扩大到鞋、服、配综合的生产线 , 但是这些版块发展并不成熟 , 产品大量积压 , 再加上整体贸易环境萎靡 , 订单减少 , 公司已经危机重重 。
“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优势项目——运动鞋上 , 聚焦核心 。”
2004年 , 鸿星尔克把焦点放到了网球运动市场 , 定位于“中国网羽专业装备第一品牌” , 进一步细分市场定位 , 并提出了“科技领跑”的概念 , 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六、
没有强大的资金链 , 一切理想都是空谈 。
“我们得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 , 走上市的路子 , 把企业做大 , 走上国际化道路 。”
吴荣照把自己的想法跟哥哥吴荣光进行了沟通 , 取得了哥哥的同意 , 但是父亲死活不同意:“这家企业是我一手创办起来的 , 一旦上市 , 我们就会失去控制权 , 还谈什么自己的品牌?”
“只有企业做大做强了 , 我们的品牌才有可能变成百年品牌 , 哪怕失去控制权也值得 。”
经过兄弟俩的一番努力下 , 父亲总算同意了公司融资上市 。
2005年11月14日 , 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低调上市 , 名字就叫:“中国鸿星” , 募集到了2亿资金 , 虽然不多 , 但是也为后期的发力奠定了资金基础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有了资金和精准的定位 , 鸿星尔克真正开始了加速跑 。
2006年 , 鸿星尔克成功拿下朝鲜奥委会 , 成为朝鲜奥运会的全球合作伙伴 , 斥资千万赞助国内外的网球赛事 , 扩大市场知名度 , 一时间 , “鸿星尔克”成为运动鞋领域一匹亮眼的黑马 , 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 在100多个国家拥有商标专有权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虽然风光 , 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争夺中 , 鸿星尔克还是败给了国外品牌Adidas 。
200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装备的赞助商 , 是众多运动品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 如果能拿到这个赞助 , 也就意味着坐稳了“国货之光”的民族价值 , 同时也给了品牌世界亮相的机会 。
鸿星尔克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 怎奈 , 在这轮奥运品牌的厮杀中 , 它还是输了 , 而且还是输给国外的品牌 。
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吴荣照:仅仅拥有国内知名度是不够的 , 鸿星尔克要想成为NO.1 , 必须要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
鸿星尔克要开更多的门店 , 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 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七、
2007年 , 吴荣光退出总裁职位 , 把鸿星尔克的舵手交给了吴荣照 。
吴荣照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全国各地开设鸿星尔克的分店 , 尤其在北上广等核心商圈铺了大量店铺 , 想要急切地占有市场 , 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 由于选址不当、管理不科学等原因 , 再加上资金、库存等问题 , 很快 , 企业变得入不敷出 , 再次陷入负盈利的危机中 。
怎么办?
吴荣照开始反思:做品牌一定要像书上写的那样仅仅是为了获取高产品附加值 , 获得所谓的认同感吗?也许 , 爱马仕、LV的品牌策略并不适合所有产品 。
当他去淮北考察时发现 , 更多的消费者其实并没那么在意品牌价值 , 而是更信赖物超所值的商品 , 实实在在的产品更能让消费者认同 。
痛定思痛后 , 鸿星尔克决定断尾求存 , 及时关掉了很多一线城市亏损的店铺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在三线以外的“城乡结合部”开店 , 用低廉的价格、超值的品质重新获取顾客的信赖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为吴荣照的这次策略 , 原本的“T0 be No.1”的口号 , 被人戏称为“土鳖NO.1” , 嘲笑鸿星尔克是乡下人才穿的品牌 , 款式土、价格低 。
但“城乡结合部”的消费者们愿意买单 , 相比较其他品牌 , 鸿星尔克价格低、质量好 , 穿了好几年都穿不烂 , 太适合“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大众了 。
这一次 , 鸿星尔克的财务报表没有让吴荣照失望 , 慢慢从负数开始往上攀升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八、
但与此同时 , 安踏、李宁等早已奔跑在前 。
2007年 , 安踏上市 , 融资超过35亿 , 2010年 , 安踏净利润达15.51亿元 , 2009年 , 匹克、361°等也先后上市 , 迅速瓜分运动鞋市场 。
鸿星尔克还是落后了 。
更糟糕的是 , 2011年 , 鸿星尔克因为财务造假而被迫停牌 , 股票市值停留在了2.9亿美元 , 吴荣照也因“个人原因”辞去CEO一职 , 由吴荣光担任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从2011-2013年底 , 整个运动鞋产业出现了严重的库存危机 , 很多运动鞋店关门大吉 , 鸿星尔克同样也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来消化库存 , 企业显得疲惫不堪 。
这几年 , 鸿星尔克越来越低调 , 慢慢地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 很多人甚至完全没听过“鸿星尔克” 。
2015年 , 一场大火 , 几乎让“鸿星尔克”四个字消失在中国市场里 。
当时 , 泉州生产基地因为线路短路引发了大火 , 大火发生时是周日 , 发现地比较晚 , 鸿星尔克三栋生产大楼烧了两栋 , 楼里的大半生产设备也被烧掉了 。
“当时手上的现金流还不够支撑一个礼拜 。”吴荣照说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庆幸的是 , 最困难的时候 , 有政府的支持 , 有员工的努力 , 大火过后 , 没有一名员工质疑公司能不能撑下去 , 没有人催发工资 , 大家主动加班加点 , 只想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
经过这几次三番的折腾 , 鸿星尔克已经不再是当年的“NO.1” , 截至鸿星尔克为河南郑州捐5000万元物资时 , 相关财务人员预算 , 鸿星尔克账面净利润可能在6000万左右 , 而鸿星尔克之所以一次性捐5000万元物资 , 其实是想用剩下的1000万元结清一下各部门的尾款 , 然后申请破产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九、
只是 , 万万没想到 , 这破釜沉舟的“5000万”却一下子拯救了鸿星尔克 。
7月22日晚 , 话题“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好心酸”突然上了热搜 , 并迅速发酵 , 人们似乎一夜之间怀念起从前怎么也穿不烂的鸿星尔克 , 发现这个令人心酸的企业“感觉你都要倒闭了还捐这么多” , 万能的网友扒拉出鸿星尔克的微博穷到连“V”都没认证 , 连捐款都不宣传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而且还扒出来:这可不是这个穷企业第一次捐款了 , 2008年 , 给汶川地震捐600万元;2013年 , 鸿星尔克捐给福建省残联基金会超2500万元的爱心物资;2018年 , 又给福建省残联基金会捐赠6000万元爱心物资;2019年 , 向中国残联捐款1亿元;2020年 , 给武汉捐赠1000万的物资 , 向长泰县捐赠5万个口罩;2021年 , 捐赠1亿元用于扶贫助残......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当吴荣照走进直播间呼吁网友“理性消费”时 , 网友骂他:“不!我偏要野性消费!”
你都快破产了还捐这么多 , 你都不理性 , 让我怎么理性?
“你买鸿星尔克了吗?”一时间 , 这句话竟成为很多朋友交流的主要话题 , 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博主开始蹭鸿星尔克的流量发内容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好心的网友甚至给鸿星尔克充值了120多年的微博会员 , 帮助鸿星尔克成为“百年企业”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 , 中国人多就是力量大 , 没有中国人垒不起的长城 , 没有中国网友买不下的“鸿星尔克” ,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鸿星尔克的品牌价值已经开始复苏 , 据2021年《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 , 鸿星尔克品牌价值已达到400.65亿元 , 成为行业第二大品牌 , 仅次于安踏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
这一次 , 鸿星尔克会不会走向辉煌呢?
等待时间慢慢揭晓答案吧 。

福建丁氏家族,丁世忠丁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