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鸿蒙、欧拉相继被捐赠,基础软件突围从来没有“个人英雄主义”( 二 )


欧拉迈入“产业共建”模式,其意义绝非仅属于欧拉本身,中国还有许多基础软件需要突破,欧拉的捐赠以及华为与伙伴在后续将采取的更进一步支持动作,本质上是以行业领先者兼先行者的姿态,在为中国基础软件的发展趟出一条体系化的完整路径。
具体来看,华为捐赠了欧拉数百万行自研代码版权和知识产权许可,超过8000个经华为和社区验证的软件包,openEuler以及相关项目的商标品牌及域名,还有构建服务与测试体系、代码托管、社区运营平台等社区基础设施,但这些捐赠不是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在捐赠之后,华为将联合生态伙伴在多个维度以更大力度支持欧拉的发展,而这些维度,也完整展示了一个开源社区在“产业共建”模式下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支撑。
1、在核心技术方面,“攻坚”为社区啃下最硬的骨头
一个“产业共建”模式再合理、再契合时代需要,也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前沿创新突破。在更广泛、更深度的产业主体参与下,更需要有企业站出来挑起核心技术攻坚的职责。
华为虽然将欧拉捐赠给了基金会,但毫无疑问华为作为社区核心贡献者的地位不会发生改变,它仍然会是“最懂欧拉”的企业之一。
所以我们看到,华为在捐赠之时表态要“聚焦在我们擅长的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并且将创新成果持续开源开放出来”。为此,华为提出了要在内核领域的持续投入和贡献,要帮助OSV更好地面向多设备全场景推出商业发行版,要以北冥多样性计算融合架构的开放来帮助ISV更好、更快地实现应用开发,要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实现编程、提升算力性能等等。
所有的创新成果都会开源开放共享给产业,所有的开发相关能力都被考虑到,华为在为社区啃下最硬的技术骨头。
2、在生态发展方面,梳理和确立一套更契合“产业共建”模式的生态体系
既然已经完成从创始企业主导到产业共建的跳跃,那么过去的生态体系也必然需要进行某种适应性的调整,来契合未来产业共建的发展模式。
华为与伙伴思考和选择的,是共同构建起三层欧拉生态发展平台:持续升级的欧拉开源社区作为源头,与各地软件协会合作推进本地欧拉生态作为延伸,面向产业和场景的欧拉生态创新中心作为生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可以看到,这个三层生态,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面打通,能够更好地与产业共建模式实现协同,帮助各个主体更好地参与,从而持续发展壮大社区生态、OSV生态和基于欧拉的全行业应用软件生态。
3、在市场方面,建立一套灵活且有驱动力的行业利益共享机制
从最现实的商业利益层面看,产业共建模式带来的直接挑战是更多的主体更深度地参与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利益、权益的分享,推动市场的成功。
而这在根本上又是一套机制建设的问题,只不过其复杂度在提升,随着生态的日益复杂,需要执行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华为在明确不做欧拉商业发行版的态度之上,还承诺将在三个闭环的方面帮助伙伴走向商业成功:
首先是“生产”,华为将在技术层面帮助OSV伙伴提升能力,这是为了帮助它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然后是“销售”,华为通过协同的方式帮助伙伴扩大市场,例如组合销售、共享华为渠道资源等;
最后是“拓展”,华为将在欧拉出海的过程中帮助伙伴推广其产品,充分利用华为拥有而伙伴可能不太具备的海外资源优势。
可以说,这三件事做下来,不仅伙伴将获得更好的商业利益,欧拉的全球化广泛应用也将更进一步。
4、在人才方面,延续既有动作深化对社区的“宏观环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