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没能进入军机处 乾隆:若非无人可用 大学士都不想给

清代刘墉,出身正派家庭 , 才华出众,品行高尚,曾在政界和地方官场取得卓越的成就 。他的官场生涯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在嘉庆二年,刘墉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大学士,这本应是他官场生涯中的巅峰时刻,在喜悦的表面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困扰 。

刘墉没能进入军机处 乾隆:若非无人可用 大学士都不想给

文章插图
一、刘墉晋升大学士的尴尬谕旨在嘉庆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刘墉接到了一道人事任免谕旨,宣布他被晋升为大学士 。这样的任命在常理上应该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刘墉却在接到谕旨后表现出满脸的尴尬 。原因在于谕旨中对他的评价 , 乾隆皇帝在文中直言刘墉向来“不肯实心用事,行走颇懒” 。这种对于一位大学士的评价异常罕见,让刘墉内心五味杂陈 。
谕旨中写到:“大学士缺出已届匝月,现在各尚书内刘墉资格较深,着补授大学士 。但伊向来不肯实心用事 , 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 。朕即加恩 , 务当知过,倍加感激,勿自满足,勉除积习,以副圣眷 。” 这种对刘墉的评价直接点出了他的不足之处,使得他的晋升带有许多尴尬和不舒服的色彩 。
二、乾隆对刘墉的矛盾看法乾隆对刘墉的评价一直充满矛盾 。刘墉早年在外省担任官职 , 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政绩赢得了声望 。然而,他在政务处理上的方式让乾隆不太满意 。当内阁大学士职位空缺时 , 乾隆的内心陷入了迟疑,他对刘墉是否适合承担如此重要的职务存在着矛盾的情感 。
乾隆认为刘墉在平时对铨政用人等事情并未留心 , 以及在引见新选知府戴世仪的场合,刘墉对人选的评价也未能得到乾隆的满意 。这使得乾隆对刘墉的态度一直在摇摆不定,难以确定他是否真的能够胜任大学士的职务 。
刘墉没能进入军机处 乾隆:若非无人可用 大学士都不想给

文章插图
三、刘墉与和珅的明争暗斗刘墉晋升大学士的事情牵涉到了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 。和珅在内阁大学士福康安和孙士毅逝世后 , 失去了他在政治上的支持 。和珅对刘墉并不满意,因为刘墉与他并非同道 , 而且在政务处理上也不够圆滑 。
为了阻止刘墉晋升大学士,和珅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 。他向乾隆灌输负面的观念,让乾隆对刘墉的印象陷入了矛盾之中 。而和珅的权势也让他能够在幕后影响乾隆的决策,使得刘墉未能如愿进入军机处 。
四、乾隆的无奈与嘉庆的默许在整个事件中,乾隆的矛盾心情和无奈之感清晰可见 。和珅的权谋和干涉让他对刘墉的晋升产生了疑虑,但又因为刘墉的资历和才华,他对其并不完全否定 。乾隆在嘉庆面前表现得无奈而犹豫,最终只能通过一道谕旨来表明对刘墉的评价 。
至于嘉庆 , 尽管刘墉的大学士职位的任命是以他的名义颁布的,但实际上他并不能左右这个决定 。在太上皇的压迫下,嘉庆只能默默承受 , 并通过颁布谕旨的方式来传达乾隆的意愿 。
刘墉没能进入军机处 乾隆:若非无人可用 大学士都不想给

文章插图
五、刘墉一生的遗憾尽管刘墉最终晋升为大学士,但他一生中的遗憾也在这个时刻凸显出来 。刘墉一直未能进入军机处,这被视为他一生中的一大遗憾 。军机处是清代官场中最高层的权力机构之一,能够进入这个机构代表着在官场中取得了巅峰的地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刘墉未能实现这个目标 。
清代刘墉的官场生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他尽管在政务和地方官场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却在进入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中受到了阻挠 。他最终晋升为大学士,但这一升迁也伴随着乾隆皇帝的矛盾心情和嘉庆的默许 。刘墉一生未能进入军机处 , 成为他官场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这段官场风云反映出清代官场的复杂性和权谋之下官员们的坎坷命运 。
【刘墉没能进入军机处 乾隆:若非无人可用 大学士都不想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