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物|深入分子层面 他们能找到已经“消失”的古丝绸
免疫分析法适用于降解非常严重的样品 , 比如已经泥化、碳化、灰化、矿化了的脱离了纺织品物质实体的丝绸 。 当传统方法已经无计可施时 , 这种方法就能大显身手 。
◎采访人员 张盖伦
如果丝绸制品 , 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降解 , 化成灰 , 碾成泥 , 考古学家还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吗?
答案是——只要丝绸没有彻底分解成碳氮氧氢这些化学元素 , 就可以!
用中国丝绸博物馆首创的免疫分析法 , 考古人员已经成功在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素蛋白的微痕迹 , 说明墓葬中可能曾经存在过丝绸实物 。 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 , 用同样的方法 , 证明了当时祭祀焚烧过丝绸制品 。
丝绸 , 对于其他考古机构来说 , 只是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 。 但对中国丝绸博物馆来说 , 却是他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 在丝绸文物的寻找和修复上 , 他们有“独门绝技” 。 当传统方法束手无策时 , 他们一出手 , 便拨云散雾 。
从遗存物质“大海” , 捞出丝素蛋白这根“针”
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 , 寻找丝绸起源 , 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学术命题 。
2012年起 , 中国丝绸博物馆就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 , 完成了一系列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织品微痕检测课题研究 。
这种技术 , 适用于降解非常严重的样品 , 比如已经泥化、碳化、灰化、矿化了的脱离了纺织品物质实体的丝绸 。 当传统方法已经无计可施时 , 免疫分析法就能大显身手 。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免疫分析法 , 靠的是抗原抗体的免疫应答 。
这一技术的关键 , 是找到丝绸的分子标识物 , 制备抗体 。
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蛋白质 , 由18种氨基酸按照特定序列连接 。
分子标识物的确定 , 就得益于科研人员对丝素蛋白微观分子层面的了解 。
制备抗体也并非一次就能成功 。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动物免疫 , 从动物血清中提炼抗体 。 因为涉及动物养殖 , 使得这一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 如果抗体效价不佳 , 就要重新来过 。
免疫分析法的优点是非常精准 , 而且这种方法还非常灵敏 , 即使样本特别复杂、丝素蛋白浓度极低 , 只要它没有被彻底分解 , 都会产生免疫应答 。 “免疫分析法能在考古现场众多遗存物质构成的‘大海’中 , 发现丝素蛋白这一根‘针’ 。 ” 周旸说 。 此外 , 它还能判断丝绸的生物学种属 , 看它是桑蚕丝还是野蚕丝 , 只要有相关的定制抗体 , 就还能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
即使丝绸化成泥 , 免疫分析法也能认出来
这一技术为我国原创 , 有30多项发明专利 ,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 。 此前 ,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考古现场纺织品(丝、毛)文物免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经专家鉴定 , 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我们的目标是拓展丝绸考古的时空范围 , 寻找丝绸起源 。 ”周旸说 。 技术 , 将考古第一现场可能被忽略的信息揭示出来 , 将考古从肉眼可见的物质层面延伸到不可见的分子层面 。
为什么要寻找丝绸起源?周旸说 , 这个问题别人也问过她很多次 。
对中华文明来讲 , 最初的丝绸起源是在神话故事里 , 黄帝的元妃嫘祖就教人种桑养蚕 。 丝绸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 , 没有迟到 , 也没有早退 , 还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了全世界 。 在物质层面 , 它是全球化的贸易商品;在精神层面 , 它是一种文化符号 。 丝绸这么重要 , 它的起源在哪 , 是否起源于中国 , 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创性贡献能不能得到确凿的证明?“要回答这些问题 , 就要靠考古学实证 。 ”周旸说 。
- 狼人杀|一克商评丨阿里云在绿电领域深入布局,进一步丰富了工业大脑的外延
- 音响|别再把条形音响当回音壁了!深入浅出,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回音壁
- 汽车|飞猪上线博物馆AR导览服务,戴上智能眼镜看文物“活”起来
- OPPO|OPPO最新实验室曝光!深入新型存储创新技术
- 图赏|丝绸般细腻 手感真爽!一加10 Pro破界黑开箱图赏
- 一加10|一加10Pro亮相:首创第三代丝绸玻璃工艺 最奢华镜头
- 国药控股|深入企业大走访,推动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
- 移动|助力苏州数字经济发展苏州移动深入实施“5G+”计划
- 2022年1月5日下午4时|临渭区供电公司深入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安全用电专项检查
- |深入探索CDO队伍与体系构建 《2021中国首席数字官白皮书》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