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酸奶大战( 二 )
广受欢迎的观点认为 , “高端低温酸奶的产品成本并不比平价酸奶高多少 , 但产品的终端售价承载了更多企业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成本 。 ”这导致很多人坚信 , 高端低温酸奶就是智商税 。
其实 , 这样“一刀切”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 。
首先需要来厘清一下概念 , 我们日常统称的“酸奶” , 不管品牌冠以怎样花里胡哨的名字 ,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 可以分为四类:酸乳、发酵乳、风味酸乳、风味发酵乳:
其中 , 酸乳仅由生牛乳加上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加入除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外其他菌种的则是发酵乳;在酸乳基础上 , 但凡加入其他调味的糖、海盐、果酱、谷粒等就只能叫风味酸乳;同理 , 在发酵乳基础上加入其他调味的就是风味发酵乳 。很多厂商在宣传时会突出成分表 , 譬如高蛋白、低糖甚至零糖 , 但判断高端低温酸奶是不是智商税 , 最重要的是看配料表 。
譬如低糖 , 放的是白砂糖、蔗糖、果酱、安赛蜜中的一种 , 还是其他?
再如零糖 , 是真的没有放糖 , 还是加了赤藓糖醇、木糖醇、甜菊糖、果糖或是更为劣质的甜蜜素?
最重要的就是蛋白含量 , 为了达到商家所宣传的高蛋白 , 是添加了牛奶蛋白、乳清蛋白粉 , 还是纯粹的几倍浓缩生牛乳?
毕竟 , 无论营养价值还是成本、技术 , 前两者自然逊于后者 。
在酸奶中适用这句话——“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 。 对于食品而言 , 大多数情况下加工深度越浅越佳 。 如果添加牛奶蛋白、乳清蛋白粉 , 就说明原有的生牛乳不够浓缩 , 或是蛋白含量欠缺 。 如果生牛乳本身不够醇香 , 炼乳和稀奶油也会被拿来凑数 。
除此之外 , 新鲜牛乳从牧场到工厂 , 各个工序都有非常严苛的标准 , 跟时间赛跑 , 成本自然上去了 。
所以说 , 值不值这个钱 , 要具体去考虑用料、技术、运输等各项成本 。
即便不谈很关键的用料和技术 , 单就冷链运输就能把很多企业困死 。
02低端酸奶的生命周期之困
如果酸奶产业存在鄙视链的话 , 低温酸奶可能同时处在顶端和底端 。
在顶端是因为 , 从古至今不变的观点一致认为 , 因为新鲜 , 所以质量更高 , 可以做到配方纯净——除了牛乳和菌种以外再无任何哪怕合法的添加剂 , 可以覆盖高端市场 。
在底端是因为 , 低温酸奶的生命周期较短 , 需要冷链配合 。
从前 , 中国的低温酸奶都是地方乳企 , 运输半径决定了销售半径 , 走实惠新鲜的亲民路线 , 奶站送货上门 , 属于苦活累活 。
哪怕到现在 , 虽然中国算是全球供应链最成熟的国家 , 但食品行业却是为数不多的相对短板 。 冷链尚未足够下沉 , 让原本就小的低温酸奶市场规模更加局限 , 初期的供需平衡难以掌握 。
国内的乳业巨头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 最早推出的是“常温酸奶” 。
2009年 , 光明推出的莫斯利安是国内“高端常温酸奶”最著名的开山之作 , 一经推出便独占常温酸奶的鳌头 。 到了2017年 , 莫斯利安销量猛翻40倍 , 将之前的乳业“双子星”蒙牛、伊利甩出一大截 。
于是 , 蒙牛和伊利很快坐不住了 , 奋起直追 , 先后推出相似配方和定位的纯甄和安慕希 , 凭借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 , 很快夺回市场 。
文章图片
为什么乳业巨头都抢着押宝高端常温酸奶?
“高端”等于高价和高毛利 , 是送礼的好选择;“常温”意味着无需冷链配合 , 成本低、渗透力强 。
- 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中国声谷冲刺5000亿产值
- 三星|试图挽回中国市场,国际大厂不断调价,从高端机皇跌到传统旗舰价
- 蓝思科技|苹果与34家中国供应商断绝合作,央视呼吁: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
- 他是“中国氢弹之父”,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叫于敏
- 短信|关于5G消息,中国移动取得新进展,微信该做准备了
- 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移动:10086 App将于1月30日起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智能手机|全球第17位!App Annie报告:2021年中国人均每天用手机3.3小时
- 本周华为小米相继报出的新闻,让我看到中国科技公司未来发展希望
- 中国电信|在Dolby Week,我见识了真正的杜比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