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互联网平台的“好评”失真之谜( 四 )


威慑力凸显,可违规操作只会有所收敛,而不会消失。本着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前面提到商家其实受到了平台规则、行业内卷的裹挟,所以平台方理应重视疏堵同步,从自身开始优化,以科学、完善的规则对商家、消费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买卖双方立正确的认知,加强自律。
其次,监管部门继续重拳出击。
《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又发布了《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经营者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诱导用户作出指定评价、点赞、转发、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
可见,监管部门对相关行为的定性趋向细化具体。近日,江苏扬州三家餐饮店就因在外卖内放置好评返现卡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责令店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人民币1.2万元。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市场的自我调节。
平台自建的评价体系失信之后,近年来市场崛起了一批第三方评测机构、自媒体。已经上市的什么值得买,获得百度、阿里等投资的盖得排行以及相关的评测自媒体,都对现有评价体系形成了有效补充。
当上述条件都到位,互联网平台评价体系开始向好,我们就会发现,不再迷信好评,就是收获好评的开始。
写在最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11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网上零售额103765亿元,同比增长17.4%。
增速跑赢大盘,电商对零售行业整体的拉动作用明显。
信任机制是成交的基石,评价体系则是信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评价体系的完善,必要性由此凸显。
过去多年,虽然电商刷单、刷评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有不少平台评价体系的特性在发展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例如,发表评价之前的实名认证,以及为了内容更加详细、带图所做的引导工作;审核环节的人工参与审核;评价发出之后的举报、申诉仲裁、筛选等。这些做法都让有价值的、可信的评价获得了更多展示机会。
另外,向其他领域看去,文艺作品的评价体系中,国内外通用的做法是兼顾专业人士、机构和普通用户的评分,如此一来,既有权威人士的评价,也有大众的声音可供参考。
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平台“好评”失真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 差评|互联网平台的“好评”失真之谜】(文中P仔、李泽、冉冉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