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业园公司名单 苏州越旺创业园

作者|郑金武
近日 , 长城战略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显示 , 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航天)成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第一家独角兽企业 。截至2020年底 , 银河航天估值已达12.4亿美元 。
目前 , 从火箭研制发射到卫星研制、运维、服务 , 至少有数十家商业航天企业正在中国的创业征程中探索前行 。作为高技术、高资本门槛的“硬技术”创业的典型 , 商业航天企业以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资本的青睐 。各地不断出台的商业航天产业培育政策 , 也给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温暖的东风 。
为此 , 《中国科学报》采访了部分商业航天初创企业及相关行业人士 , 请他们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对商业航天发展的期待 。

苏州创业园公司名单 苏州越旺创业园

文章插图
银河航空航天研究人员在卫星开发现场 。
“硬气”创业
商业航天创业承载着高科技的“硬空气” 。
在卫星R&D领域 , 成立于2018年的银河航天汇聚了哈工大、航天系统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卫星、互联网、大数据交叉团队 。2020年1月 , 银河航天成功发射第一颗恒星 。这颗卫星是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通信容量为24Gbps 。在轨30天后 , 成功进行了通信能力测试 , 验证了通信在低轨Q/V/Ka等频段的应用 。
“银河航天融合了航天和互联网基因 。我们希望通过快速发展和迭代模式 , 大规模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银河航天创始人徐明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 未来 , 银河航天将为卫星互联网建设、5G产业发展、消除数字鸿沟做出贡献 。
2020年底 , 由Xi安中科天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塔)与智恒北斗好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中原金水一号(未来1R)”成功上线 。这颗卫星可以为我国黄淮海地区的农作物数据普查提供精确的遥感服务 。
中科天塔孵化自中国科学院Xi光学与精细力学研究所 。其创始人曾伟刚告诉《中国科学报》 , 国内商业航天市场刚刚起步 , 在商业模式构建、航天公司运营管理、产品发展方向、市场定位等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 。
在火箭运载领域 , 今年3月 , 蓝箭航天研制的“天阙”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新一轮点火试验 , 单次试验持续时间4000秒 , 单次试验持续时间突破1万秒大关 , 创造了我国泵送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新纪录 。
“我们必须在世界商业火箭家族和国家队现有的火箭布局中走差异化的道路 。”在蓝箭航天创始人张长武看来 , 发动机创造了运载火箭 , 运载火箭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通行证 。
政策“东风”
没有改革突破和政策引导 , 商业航天才能破土而出 , 快速发展 。
2012年 , 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号文提出 ,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军工企业改制重组 。
2016年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 提出“要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体系 , 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 。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 完善政府购买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 。
“这些政策的出台 , 为我国后续航天行业的放开提供了可能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张全德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 国家相关政策释放的信息是打破航天领域一直以来相对封闭的小圈子 。
最近 , 北京、西安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培育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 。今年1月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 旨在快速培育壮大卫星网络新业态 , 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创新空间和增长极 。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秀玲介绍 , 北京将在大兴区、经开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以及商业火箭创新中心;在海淀区建设商业卫星产业基地等 。
投资向好
近年来 , 随着资本的加持 , 商业航天技术不断进步 , 创业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 。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卢健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 我国商业航天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2019~2024年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3.5%;预计到2024年 ,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4万亿元 。
5月12日 , 国际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TMT报告》显示 , 2020年下半年 , 私募及创投(PE/VC)在科技、媒体及通信(TMT)行业的投资实现大幅度反弹 , 投资金额创造了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 。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审计业务合伙人刘雨鸥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 得益于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 , 半导体、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正成为投资热点;商业航天、量子通信等“硬科技”领域 , “是未来中国大力支持的科技领域 , 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关注” 。
早在2019年 , 银河航天就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 由建投华科领投 , 顺为资本、IDG资本、君联资本和晨兴资本跟投 , 其时银河航天投后估值达50亿元人民币 。
徐鸣介绍 , 借助于融资的不断推进 , 银河航天已在西安建立了载荷基地 , 在上海建立了整星基地 , 在南通布局了卫星超级工厂 。银河航天还将在南通开发区投资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示范项目 , 重点打造新一代卫星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银河航天卫星智能超级工厂” , 有望实现每年300~500颗卫星的产能 , 推动微小卫星实现低成本、批量化智能生产 。
今年3月 , 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乘探索)宣布 , 已完成了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该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千乘一号”星座的快速组网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 同时支撑千乘卫星精益智造厂房、千乘测控网的建设和扩容工作 。
千乘探索主要聚焦卫星研制与地球空间信息服务 。该公司CEO苗建全告诉《中国科学报》:“通过本轮融资 , 千乘探索将实现智能卫星星座应用新体验 , 拓展新动能 。”
借鉴经验
张全德表示 , 航天领域很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开放的工业体系 。在2014年以前 , 航天是一个比较封闭或者说是受管制的行业 , 而“管制放开 , 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
航天人才的外溢 , 是商业航天迎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张世杰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 , 曾参与“试验三号”“快舟一号”等小卫星研制 。苗建全在创立千乘探索公司前 , 是某航天型号首飞时的01指挥 , 体制内工作9年后离职 。
“虽然在人才流出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 , 但航天科研人员离职创业 , 渠道是通畅的 。”苗建全表示 。
而商业航天的发展 , 也离不开航天“国家队”的支持 。在国家航天系统工作数十年、年逾八旬的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表示 , 在美国发展商业航天的过程中 , 担负发展公共航天重任的美国宇航局(NASA) ,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NASA通过多项商业航天计划 , 为商业航天公司注入项目的启动资金 , 并用预付服务合同费用 , 支持商业航天公司的运营 。”黄志澄指出 , NASA为了加速成果转化 , 向多家新兴航天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 。“这些经验 , 值得我们借鉴 。”
黄志澄说:“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 , 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中坚力量 , 必须主动改革 , 打破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体制 , 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 。”
【苏州创业园公司名单 苏州越旺创业园】“行业壁垒高、圈子小、产品周期长等因素 , 也制约着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 , 使得这个行业想快也快不起来 。”商业航天创业者、千乘探索副总经理张巍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 “商业航天创业者要以更大的耐心去做产品 , 不能急于求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