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二 )

】比如CLASSNEG.这个胶片模拟 , 就是在RAW原片的基础上 , 增加暗角 , 增加阴影中的青色 , 把黄色红色往桃色偏 , 模拟的就是负片的效果……这种滤镜严格意义上来说 , 用一张色卡去观察颜色的区别 , 然后把偏色的效果记录下来 , 自己根据色卡来调节 , 再记录成一个LUT , 就可以获得一个和CLASSNEG.一样的滤镜
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文章图片
上图这就是我调的CLASSNEG.是不是有那个味儿了?但知乎大神已经测试过 , 真正的富士胶卷 , 和富士数码相机模拟的胶片颜色 , 完全是两个东西 , 只是风格像而已 , 色彩渐变的方式 , 影调呈现的方式还是不一样的 。
但你要说数码机里没有不一样的相机?那我就不完全认同了 。 因为拜耳滤镜的传感器不行 , 还有适马的X3传感器!
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文章图片
适马的FoveonX3传感器 , 它的每一像素点都有三重传感器 , 可以对所有颜色感光 。 通过这种堆叠的方式 , 可以记录RGB颜色的所有信息 , 代价是处理信息量太大 , 适马孱弱的处理器需要很长时间来处理信息 , 等待时机长 , 而且高感很差 , 基本就是个“阳光机” 。 但牺牲很多拍照的性能 , X3传感器换来的是极致的色彩表达和超强的纹理还原 。
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文章图片
这是我在江苏甪直用适马的相机拍的古镇景色 , 图片压缩了可能看不出 , 但我朋友看了都说这个颜色有胶片机的味道……尤其是那个阴影的呈现和渐变……
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文章图片
再看一张 , 根本没加什么滤镜 , 只是调整了一下曝光 , 就胶片感满满……这种完整记录RGB信息再用RAW去还原的照片 , 这才叫“菲林味” 。 这才是“德味” , 起码有吹的资格 。
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文章图片
要呈现德味 , 鄙人觉得与其吹那些数码机身 , 不如吹好镜头吧 。 画质的“油润感”在于真实自然的色彩渐变 , 数码机身其实发色都差不多 , 真正的颜色是镜头影响的 。
数码时代哪还有什么“德味”,全是看的调色和镜头
文章图片
一些高素质的镜头确实可以带来更加通透的画质 , 更加柔和渐变的色彩 , 当然也不乏一些老镜头 , 拍的照片追求的“氛围感” , 这些东西你可以说是“德味” , 但数码照片的直出 , 除非你对光影直出特别有追求 , 不然都是RAW+滤镜的问题……但拿2008年出的相机来笑现在的微单就没什么必要了 , 去外滩跑跑 , 看看有多少商业大单都是新的机器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