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一号”零渗漏潜越长江
文章图片
+++++++++++
在长江江阴段水下82米处的“聚力一号”盾构机操作室里 , 一公局集团隧道局江苏江阴靖江过江通道项目机电总工石志鹏 , 目光炯炯有神地盯着监控屏幕 , 当看到盾构机成功拼装完第1020环管片后 , 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我们成功潜越了隧道最低点!”
+++++
文章图片
【“聚力一号”零渗漏潜越长江】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左线盾构段长4937.19米 , 是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长江上直径最大的隧道 。 中交天和自主研发的“聚力一号”盾构机直径16.09米、长约165米、重约5000吨 , 这个“钢铁巨兽”即将挑战在长江82米深处顶着巨大压力前行 。 “拼装完成的管片在江底承受压力最高达到0.82兆帕 , 相当于每平方米要承受82吨的重量 。 ”石志鹏介绍说 , “盾构机在如此高的水压条件下掘进 , 密封性能尤为重要 , 一旦盾构机内部涌入地下水和泥沙 , 便会淹没隧道 , 带来巨大安全事故 。 ”
文章图片
为提升盾构机密封性能 , 项目团队采用3道聚氨酯密封结构对盾构机主驱动进行密封 , 并加入多道冷却结构 , 防止其因高温产生变形 , 相比传统的唇口密封效果更强 。 同时 , 在盾尾预埋高精度压力监测传感器和环回式光纤 , 及时判断盾尾磨损情况 , 保证盾尾密封效果 。 不仅如此 , 管片选型设计也很关键 。 项目团队在管片外侧采用双道三元乙丙密封垫 , 提升了防水等级 , 并在密封垫间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 。 多重“保密”措施 , 使“聚力一号”达到了超高水压条件下的密封要求 , 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
然而 , 能否实现隧道“零渗漏” , 还需要高标准的施工工艺 。 “我们从提升拼装精度标准入手 。 ”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张雷介绍说 。 当前行业标准是环间错台15毫米以内 , 环内错台10毫米以内 。 “我们决定将管片拼装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 , 以更高的施工标准为‘聚力一号’穿越长江保驾护航 。 ”但是 , 仅仅控制管片拼装精度还远远不够 , 成型隧道的防水性能极易受到地层沉降影响 。 项目穿越高水压富水砂层 , “聚力一号”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对沉降控制要求极高 , 施工难度极大 。 针对这一难点 , 项目团队采用同步双液注浆工艺 , 利用双液浆快凝、早强、抗渗的特点 , 通过缩短浆液初凝时间 , 有效控制管片上浮及注浆后的地层沉降 , 确保隧道“零渗漏” 。
文章图片
做足准备也不敢有半分松懈 。 长江是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的水运干线 , 且江底地形条件复杂 。 11月10日是“聚力一号”抵达江底最低点的前一天 , 张雷、石志鹏等人已经连续15天坚守在施工现场 。 驾驶舱内 , 3名盾构司机紧盯监控屏幕 , 根据数据变化不时拨动操作按钮 , 确保掘进参数始终保持精准控制 。 “为精准掌控地层沉降 , 我们运用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对河床进行冲淤对比分析 , 为掘进参数实时调整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 ”张雷说 。 同时 , 采用以泥水环流系统配置气垫舱的方式 , 通过对掌子面压力精确操控 , 有效控制掘进过程中的泥水压力 , 精准控制地层沉降 。 除此之外 , 为实现全过程质量把控 , 项目团队研发了BIM智慧综合管理系统 , 实现了隧道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管控、追溯及监管 。
- 断芯有反转?美芯巨头集体“翻脸”,外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芯片|手机界的“望远镜”,4款配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手机,拍远处也清晰
- 老直播平台流量回升,网红舞帝利哥疑似回归,“4864”有望解封
- iPhone|某宝寄修iPhone手机,修好之后变成“改码机”?聊一些商家的套路
- 苹果|350万部!苹果撕碎国产机“遮羞布”,高端市场再无“华为”能战?
- 吃下人工智能这片“记忆面包”,丢失的将是阅读的快乐,你怎么选
- 删除|得物已经回应“某手机,提示删照”:无权限和能力删除,相册图片
- 李德仁院士提醒奏效,央媒官宣中国6G好消息,美企再次“陪跑”?
- 阿里巴巴|蒋凡再成阿里的“关键先生”
- 断崖式|国产“天价手机”遇冷,如今只能“断崖式降价”,却依然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