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凛冬将至!阿里技术大牛出走,这个行业要有新动荡( 二 )


“阿里巴巴有真正海量的数据 , 有比学校更强的计算资源 , 有更难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 ”
2013年7月 , 漆远从美国回国探亲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时任阿里巴巴CTO的王坚邀请他去杭州聊一聊 。

盛情难却之下 , 漆远来到阿里巴巴总部 , 不仅见了王坚 , 还和当时蚂蚁金服的CEO井贤栋、CTO程立见了面 。
几个人聊得很投缘 。 漆远意识到大企业能提供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
于是漆远决定回国加入阿里 。
此时他已经是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的终身教授 , 在这所世界知名的理工院校 , 开设了该校计算机系的第一门机器学习课程 。
早在2003年 , 就有人想把他拉去创业 。

那个人叫拉里·佩奇 。 当时漆远还在麻省理工的实验室 , 拉里·佩奇来这里招人 , 请漆远吃了顿饭 , 邀请他加入谷歌团队 。
漆远当时一心想做学术、当老师 , 说了谢谢 , 拒绝了邀请 。
第二年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 , 市值迅速上涨超过230亿美元 , 许多谷歌的雇员瞬间成为亿万富翁 。 拉里·佩奇作为创始人名声鼎盛 , 不知道漆远当年有多少感慨 。
但他当时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规划 。 他从麻省理工又跑去了剑桥的微软实验室 。 在剑桥他遇到了Chris Bishop , 还帮他审了几章书 , 名字被写入了前言的致谢 。
这本书叫《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后来成了国际上机器学习的经典课本 。
剑桥的实习结束 , 漆远去了伦敦城市大学的盖茨比中心待了3个月 。 日后名声大 , 把人工智能重新带回大众视野的AlphaGO , 就缘起这里 。

那时候Facebook还在大学里推广的时候 , 漆远许多同学就陆续去了这家还在起步的交友网站 , Facebook也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
而他则专注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 。 机器学习和可穿戴计算结合用于分析学生学习专注度和司机开车注意力;分析大脑图像数据 , 基于小数据建立大脑皮层沟回发育模型;把大规模机器学习用于解码人类基因调控网络......
在人工智能还算冷门学科的时候 , 他已经是这方面的专家 。
他在2008年开始研究使用如今大热门的GPU来加速机器学习算法 , 并探索分布式大规模机器学习 , 拿下了美国科学基金NSF Career奖和微软的牛顿研究突破奖 。
他的学术生涯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 象牙塔里的学者 , 31 岁麻省理工大学博士毕业 , 39 岁成为一流大学终身教授 , 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独栋别墅 , 学术成就斐然......朋友都以为他要把终生贡献在学术和教职上了 , 结果他突然决定回国了 。
“因为它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 , 不是复制美国的模式 , 完全是一个崭新的模式 。 这家公司所面对的问题规模和复杂度 , 是很多公司都没有的 。 ”

初春阿里的饼画很大 。

2014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还处在模式创新的初级阶段 。 王坚为了拓宽“电商公司”的想象边界 , 要让这家以商业利益为本的企业 , 打造出一所技术驱动的研究院 。
这在国内算是破天荒头一遭 , 没有任何成功的营运模式可以参考 。
漆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阿里打造一套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 。
需要落地到淘宝的广告平台阿里妈妈 。 项目刚启动时 , 阿里现有的存储数据却都不符合实验要求 。 他手上只拿到14 天的数据 , 2000万特征 。 这在机器学习领域 , 算是极小的数据量 , 项目至少要等待半年 , 积累足够的数据量才可能启动 。
与此同时 , 供给他手头项目的服务器数量也严重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