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高德:地图之外路难走( 三 )


举个例子 , 当你去深夜到达一个陌生城市想吃饭 , 你肯定不会直接打开滴滴 , 随便叫来一辆车然后让司机带你去当地最好的餐厅 , 你或许会先打开美团自己检索 , 再打车前往 , 又或许会在高德上打开地图确认地点 , 再调用高德的打车服务 。
同样的 , 当你想找一个合适的台球厅 , 你也可能会在高德上直接输入台球 , 然后根据地图的检索结果再安排出行 , 而这就是高德对于滴滴可以突破的地方 。
从本地出行过度到本地生活服务上 , 高德其实可以把美团和滴滴的活都干了 。
本地生活服务这个市场上 , 分两部分 , 一个是到家服务 , 就是诸如外卖 , 社区团购、保洁等 , 这是美团、饿了么等专注本地生活服务软件起家的地方 。
而另一个 , 是到店服务 , 包括餐饮、打车、酒店等需求 , 和到家服务不同的是 , 到店服务 , 和地理位置关联极高 。
并不只是说 , 用户有了需求之后 , 平台就能直接线上满足 , 它需要平台在提供生活服务场所选择之后 , 还得提供道路选择 , 出行路况等信息 。
从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来看 , 美团专注于解决“如何到家” , 滴滴可以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去” , 而高德是可以解决“我去哪”的问题 , 就像去年俞永福在高德品牌升级发布会上说的那样 , 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 。



事实上 , 网约车行业近几年已没什么显著创新 , 在盈利、规模、效率都愈发趋于静止的情况下 , 单靠一些你抢我三尺 , 我夺你一米的小打小闹 , 是没法成长为一个更有想象力的生意的 。
在现在整个互联网都面临增长瓶颈的时候 , 真正决定网约车市场规模的 , 不是各家推出了什么新业务 , 也不是各家发放了多少补贴 , 而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 。
连双十一都过得静悄悄 , 高德如何定义自己的打车业务就显得尤为关键 。
相比于又一次掀起打车大战 , 解决“我能去哪”在这个上岸躺平的时代或许是更重要的命题 。
参考资料:
《高德地图升级:会是“生活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互联网怪盗团
《拼多多在海外暂不会上线 “砍一刀”;高德聚合打车业务已实现盈利》晚点Lat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