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阿里巴巴二季报:菜鸟终于走到台前

物流|阿里巴巴二季报:菜鸟终于走到台前

文章图片

物流|阿里巴巴二季报:菜鸟终于走到台前

文章图片

物流|阿里巴巴二季报:菜鸟终于走到台前


11月17日 ,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3财年二季度财报 , 其中菜鸟表现最亮眼 。
数据显示 , 在抵消跨分部交易(集团内业务)前 , 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 , 营业总收入总额为182.82亿元 。 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 , 菜鸟的收入同比增长36%至133.67亿元 。 EBITA实现盈利1.25亿元 , 扭亏为盈 。

同时 , 外部收入占比 , 从上个财年的69% , 到上个财季的70% , 现在提升至73% 。 证明菜鸟获得物流市场的认可 , 在行业“价格战”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期 , 拿捏了产业互联网的要义 。
遥想2013年5月 , 小郝参加菜鸟在深圳的揭牌仪式 , 有记者问:为什么叫菜鸟 。 回答:开拓新领域的 , 都是菜鸟 , 对未来有敬畏 , 笨鸟先飞 , 菜鸟有机会变成好鸟 , 才能飞向千家万户 。
如今10年过去 , 它坚定站队产业互联网 , 随着“产业的大逻辑、时代的大意志”求新求变 , 菜鸟真的不菜 。
当年起步 , 菜鸟就用数字化方式升级物流 , 让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包裹密集型” , 向“技术密集型”进化 。
仅电子面单的普及 , 把全国派送地址细化到街道、小区 , 一套快递的“身份”标准下来 , 分拣员再不用凭记忆“写大笔” , 包裹全靠系统智能分单 , 多年未变的妥投率上升10多个百分点 , 达90%以上 。
同时 , 全网揽签时效从平均4天提速到2.5天 。 这才有后来的次日达、当日达 。
毫无疑问 , 菜鸟引领的物流数字化 , 把整个产业带向技术的快车道 。

就像当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说的:数字化是物流前进的基础 , 其必要性已经被看见 。
现在菜鸟季度营收就有182.8亿元 , 远超2019财年全年的143亿元 , 4年完成跨越式增长 。
当然 , 时移势易 , 当下人口红利消失 , 黑天鹅、灰犀牛变故频发 , 再叠加市场大周期调整 。 所有企业 , 都在寻找自己的确定性 , 来对抗外部的不确定性 。
但危中有机 , 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越是大周期的调整 , 越是新技术“嵌套”进社会的绝佳机会 。
所以菜鸟物流CEO万霖说的:物流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 。 只要找对了方法 , 加码数字化的确定性 , 就能对抗外部的不确定性 , 脱胎换骨 , 而非伤筋动骨 。
服务构建壁垒 , “送货上门”打了个样“物流体系说难也难 , 说简单也简单 。 ”此前 , 曾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 。
小郝当时就表示反对 。 要知道 , 所有物流玩家 , 都在“业务扩张、用户体验、成本管控”三方不停博弈 , 仅“运筹优化”四字 , 就涉及仓储安排、拣货、干线运输、派送等大量要素的改进、重组 , 牵一发动全身 , 变化万千 , 一招不慎 , 满盘皆输 , 哪有什么“简单”可言 。
就像送货上门 , 2015年前后 , 市场上所有包裹派送都默认如此 , 但1次投递完成率极低 。 哪怕提前电话、短信联系 , 包裹还常常要送2、3次 , 大量时间、配送费 , 成为沉没成本 。
通达系物流玩家 , 既没有顺丰高客单价支撑 , 也不敢涨价 , 又不像京东物流 , 有豪横的集团爸爸为用户体验埋单 , 只能寻求成本、体验折中的变通 。
于是 , 2016年起 , 在菜鸟带领下 , 全国的小区、校园、CBD纷纷建立驿站 , 之后又广设自提柜 , 完成包裹到家“最终100米的缓冲” , 解决配送的低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