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博会博物馆看李政道的诺贝尔奖章 “走近李政道”全国巡展开幕

去世博会博物馆看李政道的诺贝尔奖章 “走近李政道”全国巡展开幕
文章图片
图说:“以天之语、解物之道——走近李政道”全国巡展首展开展来源/新民晚报采访人员陶磊摄(下同)
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 李政道先生的诺贝尔奖章和证书常常吸引师生驻足 , 它们与李先生的手稿、书信、画作等展品向观者直观传递着这位科学家的精神力量 。 现在 , 珍贵展品原件首次走出上海交大校园 ,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走近李政道”全国巡展首展暨2022年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今天在世博会博物馆开幕 。
展览以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大师李政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 , 通过图文展板、历史照片、原创多媒体展品、实物展品、互动装置等形式 , 全方位揭秘其辉煌的学术成就、神奇的物理人生、突出的科教育人贡献和丰硕的科艺育人成果 。
此次展览从李政道捐赠给李政道图书馆的8万余件档案藏品中精选333件文献、手稿、信件、实物和科艺画作 , 诺贝尔奖章和证书首次在李政道图书馆以外的场所公开展览 。
去世博会博物馆看李政道的诺贝尔奖章 “走近李政道”全国巡展开幕
文章图片
“1926-24-30-31-1987-915-321” , 从一串神秘的数字密码开始 , 展览回顾了李政道各个人生阶段的主要事迹 。 1957年 , 31岁的李政道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 , 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开启了其传奇、多面的物理人生 。 从高处俯瞰 , 展览整体造型呈动态旋转、互相缠绕的太极图样式 ,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李政道与著名画家吴作人为1988年举办的“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国际会议”创作的会议主题画《无尽无极》 。 展线融入了宇称不守恒的概念 , 诺奖展示区、人才培养树、科艺展示集群三个核心“展眼”沿着展线均匀分布 , 积蓄的力量感喷薄而出 , 象征着李政道一生致力于探索宇宙万物奥秘的坚定信念 。
去世博会博物馆看李政道的诺贝尔奖章 “走近李政道”全国巡展开幕
文章图片
在展览中心区域 , 矗立着一棵巨大的“人才培养树” 。 20世纪70年代初 , 国内的科学和教育停滞 , 李政道深刻地感受到人才缺失给祖国带来的危机 。 自1972年始至2010年 , 李政道频繁回国访问 , 38年间共回国48次 , 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市 , 为祖国人才培养和基础科学研究殚精竭虑 。 在“人才培养树”全面绽开的繁茂枝叶中 , 一颗颗今日之星和未来之星正在闪耀:1979年至1989年 , CUSPEA项目共培养915位学者;1998年至2021年?政基金共培养?政学者3653人;2013年至2021年 , 参与科艺大奖赛的科艺创作者共计1022人次……这些曾受李政道影响的科学人才与科艺人才们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从一树枝丫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
他推动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大力提倡基础科学研究 , 促成建立多个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他推动少年班制度、博士后基金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的建立 , 设立CUSPEA项目、李政道奖学金、秦惠?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政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科艺讲座基金) , 在上海交通大学建议成立李政道图书馆、李政道研究所和李政道物理班 。
作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躬身实践者 , 李政道不仅与艺术家联手创作 , 亦将生活中的细节随手画成随笔画 。 从李政道自己创作的科艺作品 , 到历届科艺大奖赛的学生获奖作品 , 其“科艺相通”理念得到了不断延续和传承 , 并在科艺育人的深厚土壤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 在大师精神感召下 ,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系列活动连续多年举办 , 荟萃了一批又一批科艺精品 , 培养了越来越多兼具科学严谨思维和艺术浪漫思维的科艺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