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大模型产业化有四个关键,昇腾AI推动“AI+遥感”打了个样( 三 )


值得一提的是 , LuoJiaSET的规模还在快速扩大 , 之前已经有500万张以上的样本量 , 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很方便地往里面添加数据、内容 , 2022年年底预计可以实现1000万张以上的规模 。
上文提到的上海数慧自然资源大脑解决方案、珈和科技智慧农业 SaaS 服务平台、航天宏图城市土地变化检测平台、武汉汉达瑞遥感影像智能化处理平台都以LuoJiaSET 与 LuoJiaNET 作为基础底座 , 结合昇腾AI 软硬件进行创新 。
3、要商业价值呈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 , 架起连接的桥梁
在AI+遥感领域 , 无论是数据、算力、算法还是AI模型与应用 , 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运行的方式方法 , 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 。
在这种情况下 , 技术创新要如何进一步将其商业价值呈现出现 , 实现与之匹配的商业价值收获 , 并最终反过来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前进 , 就成为摆在业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
以生态的力量架起连接的桥梁 , 是各方一起努力的方向 。
早在2021年年底 , 围绕武汉.LuoJia , 武汉大学就牵头组建了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合体;2022年6月 , 华为发布了大模型全流程使能体系;目前 , 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合体已经有39家成员单位、推动了30+解决方案 。



(图源:网络)
对AI+遥感来说 , 以大算力孵化大模型使能新应用 , 产业合力最终还将提高领域核心竞争力 , 打造自主创新的领先AI+遥感产业 。
4、要发展加速:借力地区产业规划 , 加速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布局
毫无疑问 , 以武汉.LuoJia为代表的大模型 , 要实现的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落地 , 强化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量 。
而在这之前 , 以“创生地”的产业规划环境作为“弹射力量” , 会事半功倍 。
例如 , 武汉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对武汉.LuoJia的产业化发展就起到了重要的推进剂作用 。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扩容后 , 仅在光谷就形成了一个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等在内的500家企业集群 , 有了这样的发展环境 , 武汉.LuoJia的产业化落地就有了走向世界、让中国遥感产业赢得全球竞争优势的底气 。
当然 , 这离不开昇腾AI在帮助建设计算中心时同步推动的产业生态 。
结语

AI+遥感众多的落地案例证明了大模型“一站式”产业化模式的可行性和优势 , 而这种情况同样在其他大模型和赛道上出现 。
目前 , 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已经拥有49家成员单位、孵化60+解决方案的 , 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已经拥有31家成员单位 。 此外 , 电磁智能产业联合体、智慧育种产业联合体也在华为、昇腾AI的协同下筹备成立 。
大模型时代 , AI应用的“工业化大生产”正在更多领域走向产业落地 , 全场景的AI创新将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 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与更加美好的生活 。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