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之星ceo心得体会,创业之星运营感悟

“创业就是完成比实际更难的事情 。”这句话来自《创业维艰》 。
这本书的作者是企业家和投资者霍洛维茨 。作为创业的见证者和旁观者 , 他不应该对我们撒谎 。
确实很难 , 难的不是解决一个问题 , 而是一系列问题;确实很难 , 难的不是这次成了 , 而是怎么做到持续进化 , 一直能成;确实很难 , 难的不是一直往前冲 , 而是要不要停下来 , 做判断、做平衡、做妥协 。你认为自己是“做决定”的人 , 但你更有可能是“总是做出妥协”的人 。
比起所谓的一夜暴富的“神话” , 几经波折的沉淀和积累 , 以及成功后的自我蜕变 , 更能给人以启发 , 因为从这些故事中 , 你不仅可以了解到他们成功的模式和路径 , 更重要的是 , 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必须经历怎样的艰辛和挫折 。面对这些时 , 如何面对和应对 , 成功后如何让自己和企业 。
回顾过去几十年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家 , 有的是传奇式的 , 有的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拼搏 , 有的则代表了新一代人的拼搏创新精神 。
我们整理了四位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成功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 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
华为任正非:“我从小就理解到了活下去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
华为发展至今
 , 众所周知有一个关键词伴随至今 , “危机意识” 。当然 , 与其说是华为的“危机意识” , 不如说是任正非的“危机意识” 。哪怕华为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中的顶尖企业 , 任正非依然把“生存”二字挂在嘴边 , 他说过“我从小就理解到了活下去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

创业之星ceo心得体会,创业之星运营感悟

文章插图
1944年10月25日 ,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镇宁县一个贫困村庄 , 家里还有兄妹6人 , 父母都是那里的中学教师 。可以想象 , 这样一个经历过战争、贫困、三年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人身上所沉淀的都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与感悟 。
尽管家境十分贫困 , 但是因为任正非的父母对于知识的重视和追求 , 任正非的学业并没有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荒废 , 在任正非高中时期 , 一家人经常要到山上挖野草根煮熟充饥 , 偶尔有正经的饭食 , 也要分成9份 , 每个家庭成员都分一点 , 哪怕每个人只有一小口 。1963年 , 任正非去上大学的时候带着的被单 , 还是母亲用破衣服、烂布片拼成的 。
这样的人生经历 , 让任正非深深明白 , 无论是人 , 还是企业 , 要活下去 , 只有学习不辍 , 不断向前 。同时 , 不光自己要活下去 , 还要通过分享 , 让家里人都好好地活下去 , 活得更好 , 让身边的人也都好好地活下去 。在大学时期 , 任正非自学了自动控制学、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 。
在部队期间 , 任正非在技术发明方面填补过两次国家空白 , 经常受到嘉奖 , 但是他自己对于这些并不在意 , 领奖都是别人代领 , 至于奖品则会被他分给大家 。时至今日 , 他也依然低调 , 虽然年近8旬 , 依然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为华为奔走的路上 。
1982年 , 任正非退伍 , 进入南油集团旗下一家电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但是在1987年 , 因为识人不明 , 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 , 苦求留任无果 , 他被南油集团除名 。
要照顾自己的儿女、父母、弟弟妹妹 , 44岁的任正非筹集了21000元创立开始创业 , 创立了华为 。
2001年 , 任正非内部刊发了《华为的冬天》 , 不久之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 。华为走在崩溃边缘 , 内外交困 , 外部环境糟糕 , 公司内部管理不畅 。面对几万员工 , 任正非感到无力 。他说:“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 , 梦醒时常常哭 。”
这也仅仅是一个磨难的开始 , 创立华为之后 , 任正非的身体不止一次被累垮 , 患过多种疾病 , 还动过两次癌症手术 , 还不止一次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
但是任正非没有放弃 , 一如今天华为遭遇欧美围堵却依然坚守 , 他要让华为活下去 , 要让华为的几万员工活下去 。
华为走到今天的整个过程中 , 有比“狼性”更内核的东西 , 一个是学习、开放的精神 , 另一个是专注聚焦 。
比如 , 1997年 , 华为花40多亿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 , 下大成本改进管理 , 当时很多员工表示反对 , “西药真的管用吗?”“土鳖就是土鳖 , 再怎么改造也变不成海龟 。”......
任正非当时很生气 , 说:“我最痛恨‘聪明人’ , 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 。不愿学习的人 , 就种地去 , 靠边站 。学不好的人 , 滚回去做工程师 。不适应的人下岗 , 抵触的人撤职 。”
如今 , 华为智能手机做起来了 , 5G也全球领先了 , 但在面对来自美国的打压之时 , 任正非还是很坦然地说苹果的生态确实做的好 , 自己家人也在用苹果 。
再如 , 2000年之后 , 深圳房地产发展得很快 , 于是 , 部下给任正非建议:“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 , 就能轻松实现一百亿利润 。”
但任正非一口就回绝了:“挣完了大钱 , 就不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 。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 , 早有定论 , 谁再提 , 谁下岗!”
“我们没有別的选择 , 只有聚焦 , 只能集中配置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 犹如部队攻城 。”
这两年 , 华为遭欧美国家围堵 , 是任正非早在20年前就已经预料到的 , 因为华为做通讯设备 , 要向前走更远 , 就要在技术上不断向前 , 终有一日会与通讯技术发展较早的欧美发生碰撞 。任正非曾想避其锋芒 , 在2000年曾一度想以100亿美元将华为卖给卖给一家美国公司 , 就连合同都签得差不多了 。结果阴差阳错 , 那家公司换了董事长 , 新董事长否决了那笔交易 。于是才有了今天世界500强(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49位 ,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名)、走在世界通讯领域前列的华为 。
但任正非依然还是那个任正非 。
稻盛和夫:“遇到问题 , 请努力到神灵都会向你出手的地步!”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神” , 已经89岁了 , 一生创办了两家公司 , 但是这两家公司都被他带进了世界500强 , 一家是他在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 , 另一家是他52岁时创办的第二电信(KDDI) 。

创业之星ceo心得体会,创业之星运营感悟

文章插图
马云和任正非都十分推崇稻盛和夫 。当初马云创业遇到瓶颈 , 三顾茅庐向稻盛和夫请教有关多元化经营的问题 , 成功帮阿里巴巴度过难关 。
对于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 , 任正非也是十分推崇 。不难看出 , 在任正非在企业经营方面与稻盛和夫有很相似之处 , 他的“危机意识”以及华为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重视度 , 与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
稻盛和夫带领京瓷做的最为关键的一件事就是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 , 摆脱了对欧美技术的依赖 , 所以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 成为世界顶尖的精密陶瓷生产商 , 全球500强企业 。
京瓷早早地就把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放在了第一位 , 这与稻盛和夫的人生经历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
少年时期 , 有一次 , 稻盛和夫被同班的孩子摆了一道 。那个孩子没什么朋友 , 又不想被孤立 , 就想拉近和“孩子王”稻盛和夫的关系 。拿了自己从家里偷出来的50钱银元给稻盛和夫 , 并反复向他保证说可以随便花 。于是仗义的稻盛和夫用那些钱买了很多好吃的分给了“小弟们” 。结果很快东窗事发 , 那个孩子却跟自己的家长和老师说钱是稻盛和夫逼他拿的 。这个时候稻盛和夫百口莫辩 , 一肚子委屈没地方说去 。
并且 , 诸如此类的坑 , 他掉了不止一次 。但是他深刻地记住了这些教训:不要轻信别人的承诺 , 否则就有可能会让自己陷于被动 , 最终落得个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得糟糕下场 。
这个教训在他经营京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京瓷从创立一直到1968年 , 营业额才只有19.21亿日元 , 并不亮眼 , 但是到了1970年就达到了70.02亿 , 1976年更是实现几倍的增长 , 达到401.9亿日元 , 已经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 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处于领先地位 。树大招风 , 二战之后日本以美国马首是瞻 , 这个时候 , 美国开始对京瓷实行技术封锁 。
这个时候京瓷就尴尬了 , 因为当时京瓷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 就像现在中国没有核心的芯片技术而被卡住脖子一样 , 关键零部件和设备都需要进口 , 京瓷陷入了生死境地 。
当时稻盛和夫果断做出决定 , 要摆脱技术依赖 , 走自主的新路 , 不能再走老路 。他提出”自主研发、做到极致!“的经营理念 , 亲自带领研发团队 , 冲破层层障碍 , 绝地反击 , 摆脱了技术的钳制 , 京瓷从此发生了质的变化 。否则或许京瓷早已不复存在 。
也就是说 , 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些东西 , 其实稻盛和夫几十年前就已经意识到 , 并且已经做到了 。
【创业之星ceo心得体会,创业之星运营感悟】65岁时 , 稻盛和夫决定退居二线 , 并且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全部分给了员工 。但是在78岁的时候 , 他再度出山 , 仅用一年时间便拯救了已经申请破产的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 , 使之重新实现盈利 , 不久之后重新回到世界500强 。
除了将自己创立的两家公司送上世界500强 , 稻盛和夫还在自己从京瓷董事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之后
稻盛和夫总结过自己从第一次创业至今 , 没有失败过 , 原因有3:
首先 , 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的因素 , 不是天资和学历 , 而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挫折和苦难 。因为稻盛和夫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 , 经历过战争 , 也经历过流离失所的生活 。他很清楚 , 这些经历让他有了怎样的成长 。
第二 , 是人都会趋利避害 , 但是长期呆在舒适区 , 斗志和欲望会越来越消极 , 会阻碍前进 。
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 你不愿意去走一些更难的路 , 不学习新的知识 , 很容易被淘汰 。
第三 , 只有坚持 , 才能突破屏障 。因为往往在你放弃坚持的时候 , 距离成功只隔了一层纸 。刚刚创立京瓷之时 , 稻盛和夫签了一笔高难度的订单 , 但是研发人员做不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当时稻盛和夫直接和研发人员一起攻关 , 失败了很多次 , 但从没说过要放弃 , 终于在最后关头做出了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
此后稻盛和夫曾说 , “遇到问题 , 请努力到神灵都会向你出手的地步!”
美团王兴:“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夜成功 , 其实背后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与老一辈创业者相比 , 新时代的创业者没有经历过老一辈人的苦难 , 从很小就开始接触新时代的新鲜事物 , 他们的创业环境相对而言更加成熟和优渥 , 所以他们有条件 , 也更加愿意不断尝试 , 不怕试错 , 在连续创业中积累沉淀、寻找方向 。
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被业界称为“史上最倒霉的连环创业客” , 曾经屡战屡败 , 又屡败屡战 , 在创立美团之前几次踩中风口却铩羽而归 。他创业的优势 , 按照他曾经自己说过的 , 只有“勇敢” 。

创业之星ceo心得体会,创业之星运营感悟

文章插图
王兴第一个广为人知的创业项目是校内网 , 但是在校内网之前 , 他也做出过一些好产品 , 但当时并没有去做传播 , 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传播 , 都没有成长起来 , 也经历了各种不堪、矛盾、迷茫和犹豫 , 完全没有方向 。
一直到2005年12月 , 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创业项目校内网 。
但是因为缺乏资金难以为继 , 他们很快就坚持不住了 , 将校内网以200万美元卖给了陈一舟 , 陈一舟经过整合 , 将校内网更名人人网 , 并在2008年获得软银孙正义的4.3亿美元融资 , 2011年在美上市 , 市值一度高达70亿美元 。
之后 , 王兴又做了国内第一个微博类网站饭否网 , 结果因为政治问题被强制关闭了500多天 , 重启之时新浪微博已经崛起 , 饭否网再无生存空间 。之后的海内网 , 则是被开心网打败 。
几次创业的失利 , 尤其是饭否网 , 让王兴重新进行了一番自我思考 。美团之前的王兴 , 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 是一个极客 , 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 , “信息沟通成本理应趋向于零” 。美团时期 , 他开始学习传统商业的管理规则 , 用数据驱动运营效率并降低位置感 , 开始更多地用商业思维来推动自己的极客理想 。
但他仍然始终认为“凡是还没有被互联网所改变的行业 , 都即将被互联网所改变” 。
2010年 , 王兴再次踏上创业征途 , 创立美团 。这个时候的王兴 , 资金、人脉、影响力和经验都有了充分的积累与沉淀 , 又是较早进入团购行业的人 , 美团初期发展很顺利 , 2010年2月成立 , 2010年年底就完成了A轮1200万美元融资 。
但团购的风潮远比想象中来的迅猛 , 最火爆的时候 , 市面上平均每天可以增加10家团购网站 , 高峰时期达到5000多家 。到了2011年上半年 , 成立一年的美团短暂登上团购NO.1之后便被拉下马 。堪称中国互联网创业史上最疯狂也最残酷的“千团大战”拉开了序幕 。
竞争中 , 什么问题都会出现 。2011年2月 , 刚刚与美团达成合作不久的冰淇淋企业DQ宣布与美团的团购合作无效 , 当时已经有超过1.2万用户在美团上团购了优惠券 , 结果突然被告知无法使用 , 美团收到大量的投诉 。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 , 将会对美团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经过反复讨论 , 美团确定 , 在B端客户与C端用户利益发生冲突时 , C端用户放第一位 , 在其后 , 商户第二位 , 员工第三位 , 股东第四位 , 王兴只能排第五位 。
美团决定先对用户进行赔付 , 一次性向已经购买DQ优惠券的用户每人返还50元 , 然后再与商家进行交涉 。
在此之后 , 美团紧接着宣布了一项新规则 , 即对于团购后没有消费的用户 , 平台给予全额退款 。当时这一动作让美团的账户里减少了1000多万资金 , 还被同行嘲讽 , 被商家埋怨 。
但是美团坚持了下来 , 并且不久之后 , 这条规则被同行纷纷效仿 , 甚至成为国内团购行业的一条通用规则 。美团“多此一举”的动作并没有“吃力不讨好” 。在2011年、2012年团购打的最为火热的时间段里 , 美团连续获得第三方机构团购网站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的评分中第一名 。
还有一件事 , 想要把团购做好 , 注定无法像很多互联网企业那样做的很轻 , 它本身就是一个很重的行业 。2013年 , 团购行业寒冬来临 , 团购网站成片倒下 , 美团的优势显现了出来 。首先美团在技术上的投入足够大 , 系统成熟 , 因为在同行血拼广告大战的时候 , 王兴自己坚信技术才第一生产力 , 苦练“肌肉” , 而当时有对手从美团挖人 , 挖走的还只是销售人员 ,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美团做事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
第二 , 现金流 , 互联网创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烧钱续命 , 在寒冬到来之际 , 王兴做了一个动作——晒账户余额 , 6192.2122万美元的现金储备 , 让上游的商家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团的运营状态是很健康的 , 管理和运营效率是高效的 。同时王兴也表明观点 , 认为当时整个团购行业过于浮躁 , 没有一个踏实做好服务的正确价值观 。这个做法在很多同行乃至行外人看来 , 略显幼稚 , 但却明显提升了合作伙伴对美团的信任 。
第三 , 美团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 在制作团购项目的时候 , 大部分团购网站每天会上很多新的团购单 , 但是美团始终坚持每天只上一单 , 使得平台上流量集中流向这一个商家 , 这种做法令商家对美团的好感更胜于其它平台 。
2013年 , 美团实现160亿元的交易额 , 并且实现了全年盈利 。
紧接着 , 布局全国市场 , 布局移动端 , 美团开足了马力向前冲 , 并购同行对手 , 做深O2O , 进军外卖战胜饿了么 , 收购膜拜共享单车涉足出行领域 , 挂牌上市成中国又一家万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
美团笑到了最后 , 王兴也从最初的只有“勇敢”是创业优势 , 蜕变为大格局、大视野深耕本地生活服务的旗帜人物 。走到今天 , 起到关键作用的自然是他在出道即遇大战的美团初期打下的技术、服务基础以及在困境中确立的以用户为核心的正确价值观 。当然 , 在这背后 , 并不是王兴改变了什么 , 而是王兴在连续创业的积累与沉淀中发生的内在变化 。
正如他所说:“很多事情表面上是一夜成功 , 其实背后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我很喜欢的TED会议似乎是前几年突然走红的 , 可它实际上创办于1984年 。”
字节跳动张一鸣:“谋事不求易成 , 具备强烈的成功动机和韧性才能成功 。”相比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 , 比如马化腾、马云、张朝阳、李彦宏等人 , 无一不是执掌公司超过十年以上 , 除了马云 , 其他几位至今仍然在掌管公司 , 而最近十年之内新兴的互联网巨头的创立者却已经开始逐渐淡化对公司的掌控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公司走过十年之际 , 宣布卸任公司CEO , 开始潜心规划公司的下一个十年 。

创业之星ceo心得体会,创业之星运营感悟

文章插图
张一鸣现在做的事和王兴做的不一样 , 但相同的是 , 他们都经历了很多次失败 。在创立今日头条之前 , 张一鸣有过4次创业失败的经历 。
张一鸣 , 1983年生人 , 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 大学毕业后 , 张一鸣5次创业 。
第一次:2005年 , 开发企业的协同办公系统 。
第二次:2006年 , 进入旅游搜索网站酷讯 , 做酷讯搜索研发 。2008年离开 , 加入微软 。
第三次:2008年9月 , 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入王兴的饭否创业 , 负责饭否的搜索、消息分发、热词挖掘、防作弊等方向 。
第四次:饭否被关闭后 , 2009年10月 , 张一鸣第一次正式独立创业 , 创办垂直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 。
前面的这几次创业 , 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都以失败而告终 ,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当时的九九房就很成功 , 而之所以退出九九房 , 是因为九九房进入商业化之后 , 他觉得找一个运营出身、对商业敏感的人会比他更擅长于做好九九房的商业运作 , 所以他找了一个资深的管理者 , 接替了自己的工作 。
所以成功或者失败其实并不是张一鸣持续创业的一个根本原因 , 成就感才是 , 他希望每一次创业的成就感都比前一次更大 。
而每一次不同的创业经历 , 也让他有了全新的体会和感悟 。比如在酷讯做搜索的时候 ,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天里会有几十万人搜索同一个特定的东西;在饭否的时候 , 感受到了社交产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分享的便利 。
2012年 , 张一鸣辞去九九房CEO的职务 , 开始第五次创业 , 在当年3月创立字节跳动公司 , 同年5月推出“内涵段子” , 反响很好 , 随后在8月推出了“今日头条” 。
从创业时间上来说 , 今日头条创立的时候 , 国内几大传统互联网巨头刚刚开始布局移动端 。凭借AI技术 , 张一鸣硬是让今日头条成为唯一没有接受BAT投资 , 却在BAT的夹击之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小巨头 。
如今 , 字节跳动已经成长为一个超级平台 , 旗下有今日头条、激萌、悟空问答、抖音小视频、内涵段子、火山小视频等多款产品 。
“数据+算法”不仅使今日头条能够为每一位用户定制精准的信息推送 , 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 , 更是一举抢占了大量的互联网广告份额 。
今日头条等产品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在于 , 他可以通过技术力量在每一天改变一两千万人的信息获取能力 , 而随着产品被更多人使用 , 使用的频率更高 , 每次使用的时间更长 ,  他的成就感也在不断增强 , 但同时他对自己的产品期望值也更高 。
以抖音出海为例 。TikTok是今日头条之后 , 张一鸣制造的又一个神话App , 它在海外取得的成绩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行业标杆 , 甚至超越了腾讯和阿里 , 因为只有张一鸣实现了通过一款App走向了全球化的道路 。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 ,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是没有做过出海尝试 , 但大多铩羽而归 , 整体上并不成功 。直到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 微信、支付宝等一些产品都走出了国门 , 但整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 始终无法进入海外市场的主流 。
但是TikTok创造了一个里程碑 , 在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下载量都名列前茅 , 很快覆盖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 涵盖数十种语言 , 全球累计下载量几十亿 , 迅速引起了Facebook与YouTube的关注 , 纷纷推出类似产品跟进 。
做到这一切 , 张一鸣花了近十亿美元 。最初 , TikTok上线一年下载总量超过1000万次 , 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 。
2014年4月 , 有一款音乐类短视频社交App Musical.ly上线 , 在欧美青少年中流行起来 , 上线两年注册用户超过8000万 。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作为同类型应用的抖音与Musical.ly两个APP迟早短兵相接、厮杀一场时 , 张一鸣先动了 。
2017年11月 , 张一鸣通过字节跳动公司以将近10亿美元收购了Musical.ly;2018年8月 , TikTok蛇吞象 , 合并了Musical.ly , 赢得了Musical.ly在美国和欧洲每月6000多万的活跃用户 。紧接着 , 字节跳动投入巨资 , TikTok进入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
10亿美元虽然很昂贵 , 但张一鸣获得了一艘好船 。
当然 , 随后TikTok被美国盖上了一顶“网络威胁”的帽子 , 到处封禁 , 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产品在海外越来越受用户喜欢 。TikTok要面临的挑战很大 , 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 , TikTok首先开始探索本地化运营 , 张一鸣想要把TikTok做成全球框架下的“一种算法两种表述” 。
当然 , 前路永远充满未知 , 卸任CEO的张一鸣 , 会为字节跳动以及这个超级平台上的各个产品设计一个怎样的未来?
写在最后:
看大佬的路 , 过好自己的人生 。
创业确实很难 , 但依然要纵情向前 。王兴那句话「鸡汤」说得很有道理:
我不祝你一帆风顺 , 我祝你乘风破浪!
参考资料:
《华为30岁了 , 任正非创立华为之初的创业故事》 搜狐
《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创业故事》 励志故事网
《任正非的创业经历》 搜狐
《历史再现!美国技术封锁被稻盛和夫巧妙击破 , 任正非:学到了》 百度百家
《稻盛和夫:当欧美国家不再向我们转让技术时 , 我选择这样做》 百度百家
《京瓷》 百度百科
《稻盛和夫》 百度百科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小时候的故事》 百度百家
《张一鸣面临的挑战 , 会变成所有企业的问题》 虎嗅
《张一鸣自述:因为刺激 , 所以创业》 财视传媒
《不断创业 , 不断突破自我 , 终于获得成功 ,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的故事》 百度百家
《张一鸣的创业史:前4次都失败 , 第5次创业成功影响6亿中国人》 搜狐
《王兴的创业历程》 百度文库
《美团创始人王兴自述创业史 九死一生换来脱胎换骨》 凤凰网
《创业者能从王兴身上学到什么?》 第一文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