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 除了大底、超高像素、自研芯片之外 , 今年的华为Mate50系列带来的可变光圈技术同样受到关注 。 只是可变光圈并不是新技术 , 远可以追溯到诺基亚N86 , 近有三星Galaxy S9、索尼 Xperia Pro-I 。
可变光圈的配置一直存在于智能手机的发展过程中 , 但效果并不突出 , 更别说光圈叶片这种机械结构会额外占据空间 , 增加成本与组装难度 。 以实用角度出发的话 , 可变光圈有些许高投入低产出的意味 。 尤其是在计算摄影大潮之下 , 多帧合成的夜景、HDR , 以及计算模拟出的景深效果已经足够以假乱真 。
华为之所以在可变光圈技术上寻求突破 , 恐怕还是与供应链受限有关 , Mate 50 系列的主摄选择的是IMX766 , 硬件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厂商 , 但还是通过可变光圈实现了F1.4的光圈值 , 也是近年智能手机中最大的光圈 , 算是弥补了一些缺憾 。
因此 , 即便有华为做表率 , 可变光圈短期内很难成为手机影像主流技术 。 相反 , 今年7月华为成立了自己的影像品牌XMAGE , 倒是引领了手机厂商的自有影像品牌风潮 , 各品牌更追求建立自成一派的影像风格 。
同时还不难发现 , 除华为以外的几大头部厂商 , 2023年几乎都会采用同款一英寸传感器 , 几乎都有传统相机企业合作赋能 , 都有更为先进的算法和影像体验理解 , 乃至自研影像芯片参与成像 , 届时手机影像会有什么样的新玩法就值得玩味了 。 这也让手机影像竞争更有看点 。
私有快充协议加速统一
同样狂飙突进的 , 还有手机充电速度 。 在目前已经上市的机型中 , iQOO 10 Pro的200W快充和Redmi Note 12探索版的210W属于绝对的第一梯队 。 在政策规定之下 , 这几乎已触及手机材料安全充电天花板 。
根据我们之前的实测 , 这一速度足以将充电时长压缩到个位数时间内 , 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实用的功能 , 充电时间压缩到10分钟以内 , 省去了大量等待的时间成本 。 今年我们仍有望在更多手机上看到200W级别的快充 。
同样对消费者具有意义的还有国产手机们快充协议的兼容趋势 , 即对UFCS快充协议的支持 。 UFCS是由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发布的新一代融合快充标准 , 该协议由国产四大品牌小米、vivo、华为、OPPO牵头 , 支持来自不同品牌和厂家的适配器与终端之间实现高效快充和互融互通 。
过去几年以来 , 虽然行业和消费者们一直都在呼吁统一快充 , 但终端厂商们一直对这个工作兴趣不大 。 现在 , 由国内四大手机品牌牵头来制定的UFCS 快充协议标准 ,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行业痼疾 。
iQOO 10 Pro在此前的一次系统更新中 , 便加入了对UFCS快充协议的支持 。 华为Mate Xs 2也是首款通过UFCS认证的折叠屏手机 。
换言之用UFCS协议的充电器可以对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快充 。 小米、OPPO、华为、vivo也都各自推出了数款相应充电器产品 。 现阶段UFCS快充协议通用的最高功率为40W , 第二阶段UFCS 快充协议规划的功率为65W或更高 。
后续预计会有更多的机型加入这个充电协议 。 对于消费者来说 , 统一的快充协议显然是更加方便了 。 说不定某一天 , 国产手机随便拿一个充电头来都能够实现充电五分钟 , 游戏两小时的快充能力 。
LTPO仍是屏幕之争的关键技术
除了影像以外 , 近年手机行业竞争最激烈也是进步最大的无疑还有屏幕技术 。 2021年 , 手机液晶屏的背基板材质实现了从LTPS到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的转型 , LTPO屏幕最大的能力就是能带来硬件级的刷新率自调节功能 , 支持1Hz或10Hz~120Hz自适应刷新率能力 , 但当时还只能做到在不同APP之间切换后的刷新率自调节能力 。
- iCloud|巨头的智能起点——中兴Racer系手机
- web3|你现在多久换一次手机呢?不少用户肯定是用到不能用为止
- 飞利浦·斯塔克|9部手机续航PK:iPhone14ProMax仅排第3,第1名让库克艰难抉择
- CPU|处理器决定性能,这4款“性能天花板”手机,再用五年毫无压力
- Windows|折叠手机必剁手系列,最低2200元无套路!
- 小米科技|高管辟谣越描越黑,既有小米13,又有14,一年发布两款旗舰手机
- OPPO|最轻折叠屏手机来了!OPPO新品重量控制遥遥领先
- 华为将对三星、苹果收取5G专利费用,国产手机厂商也难逃一劫?
- 腾讯|看看智能耿敢超:不做那些只是能赚钱的工作|超人学院·企业家分享
- 曲面屏|你觉得手机曲面屏和直屏哪个好用,买手机的时候该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