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中国「双碳」投资人:这是「双碳」投资最好的时代吗?( 三 )


五问中国「双碳」投资人:这是「双碳」投资最好的时代吗?
文章图片
36碳:可否分享一个您所在机构的“双碳”领域投资代表案例 。
黄京:自2021年起华控基金对压缩空气储能龙头中储国能进行了连续投资 , 其核心技术来源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 , 我们认为压缩空气储能对于我国的“双碳”领域意义重大 。 2030年前“双碳”的核心是减碳 , 而中国约80%的碳排放来自于能源领域 。
从能源生产端看 , 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路径 。 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的缺点也决定了储能必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闭环的核心要素 , 各种新型储能技术都将迎来发展机遇 。 其中 , 压缩空气储能被认为是继抽水蓄能之后第二大适合GW级大规模长时间的电力储能的技术 , 必将在“双碳”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
36碳:“双碳”领域投资有什么典型误区?
黄京:我认为当前“双碳”投资 , 很多机构为“碳”而“碳” , 是一个典型误区 。 “双碳”从宏观意义上看是一种政策逻辑 , 但“碳”的背后依然隐含着能源的经济性逻辑 , 欧洲能源危机下光伏、煤炭的装机和消费都在增加 , 这是不能仅仅用“碳”去理解的 。 对应到国内的“双碳”投资 , 在能源产业的本质属性从“资源”转向“制造”的当下 , 我们应该去寻找能够真正创造价值的科技型企业 , 用资本助力其成长壮大 。
五问中国「双碳」投资人:这是「双碳」投资最好的时代吗?
文章图片
36碳:可否分享一个您所在机构的“双碳”领域投资代表案例 。
于晓轶:我们在生物基材料领域布局了中科国生 。 我们从一开始调研双碳赛道的时候就通过“碳从哪里来 , 用到哪里去”的调研方式 , 确定了碳的二大应用场景:能源和化学品 , 能源是目前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方向 , 而化学品的脱碳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用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材料 。
但生物基材料普遍存在目前成本比石油基材料高、商业化周期长、国内优质团队稀缺等问题 , 因此我们在寻找生物基材料创业公司的时候 , 确定了几个对于团队的画像要求:
1、替代的石油基材料体量足够大;2、团队是全球顶级团队且有工程化经验;3、小批量产品已经完成客户验证;4、有持续研发能力和明确的降本路径 。
经过系统性市场空间的研究后 , 我们确定了4-5种体量足够大值得被替代的石油基材料方向 , 开始寻找对应的生物基研发团队 , 之后在大连化物所见到了中科国生的2位创始人 。 中科国生核心研发HMF生物基平台化合物 ,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PEF生物基塑料 , 所对应期望替代的PET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 。
同时 , 国生创始人王磊博士也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全球领先研发能力和10万吨级产品工程化经验的创始人 。 之后团队花了3个月的时间 , 系统性的调研了HMF全球研发状况、公司目前工艺水平、未来降本路线、团队人员储备等情况并最终进行了天使轮投资 。
目前投资不到1年时间 , 公司已经快速完成了千吨级中试线建设投产、万吨级产线的拿地开建、全球首个吨级订单的交付、借助AI算法的下游衍生物开发验证等 。 我们在石油基材料替代赛道上也同时投资了塑料回收自动分拣设备弓叶科技 。
36碳:相比其他赛道 , 双碳领域的特点是什么?
于晓轶:我认为双碳赛道投资最难的是“定义双碳本身” , 或者更具体一点 , 就是通过商业化落地周期来判断在什么时间点关注什么细分赛道 。 双碳涉及的子行业太多了 , 我们去年研究出20多个细分赛道 。 双碳是40年甚至更长的大主题 , 但是具体到每个3-5年的周期 , 不同子赛道的商业化落地周期表现就会非常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