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下一代社交产品应该如何构建?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乱翻书(ID:luanbooks),作者:Eugene Wei,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想起一个非常有时代前瞻的判断。
2013年初看过「连线」杂志一篇稿子,说互联网从网站的空间结构走向Facebook和Twitter的时间流结构。空间是静态的,时间是流动的,搜索引擎和电商是基于静态网页\商品构建的会率先被影响。
世界流从“找找看有什么收获”走向“供我所需”,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将会转向对全球数字流的持续追踪。典型案例就是Facebook在2010年推出了“Like”按钮,用户可以将他们喜欢的人物、地点、内容与事件传输回Facebook跟好友分享,Facebook也靠这个按钮获得了更多关于用户的活动流和兴趣图谱。
但时间流的产品设计很快也遇到了问题。关注的人和内容都不是越多越好,Twitter的CEO和产品发展路线就一直摇摆,输入框在“What are You Doing? ”和“What’s Happening? ”中间来回切换,结果错过了Instagram和Twitch的图片、短视频和直播机会后,固化的用户认知难以改变。2016年4月,Twitter将自己在苹果商店的类目从社交网络更改至新闻。
时代今天已经发展到了猜你喜欢,当你打开抖音和TikTok,你无需再去关注任何人,平台会自动为你推荐一批当下高热内容和一些跟你相关的内容,可以更简洁地完成内容流冷启动。这其实是因为推荐算法解决了社交产品的先天设计缺陷。
分享Eugene Wei一篇关于社交图谱和下一代社交产品的博文。他认为初代社交产品的设计存在先天缺陷,即基于社交图谱实现冷启动,并以此去计算我们的兴趣,但我们的社交跟兴趣并不总是一致。我们关注一个人,但并不一定喜欢这个人的所有话题;我们被一群人关注,当这个群体变广泛时,我们可能不讨喜。随着在某个平台上的社交图谱变得越大,兴趣偏离就越远。但用户是很懒的,不会主动取关,修剪和调整他们的社交图谱以改变内容流,用户只会流失。
下一代社交媒体应该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连接的人是完全陌生的,你将如何建立足够的信任?如果应用程序的主干是一个内容提要,这个提要是否必须完全来自用户所关注的账户所发布的故事?它是否必须从这些账户中挑选候选人?feed甚至是你的用户之间健康互动的正确架构吗?增长团队也需要知道好的和有害的图谱增长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他们才能制定出更符合长期愿景的战略。
具体地说,Facebook、Twitter等都存在这种问题,他们鼓励添加好友,但是不断加好友就是在不断添加内容源,最终产品的feed再也看不下去。它们有做一些尝试去修补,比如Twitter改变了按时序推送,Facebook也改成算法推荐,但这只是修补问题而非真实解决问题;豆瓣曾在2014年初推出新的社区达络,主打功能是「我只关注某人在某话题下的言论内容」,希望通过人+主题的二维筛选形式来保证产品信噪比,可但是还没等用户学习好这种操作产品就已经关了。
用户|下一代社交产品应该如何构建?
文章插图

微信与它们略有不同,基于通讯工具建立的实用性网络,朋友圈和视频号都只是一个插件,没有社交媒体那么多的地位动态驱动,微信也不那么专注于一个单一内容流;
而TikTok是一种新尝试,它是基于兴趣图谱去启动和构建。
原文标题为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Company We Keep,https://www.eugenewei.com/blog/2021/9/29/and-you-will-know-us-by-the-company-we-keep,由Eugene Wei授权乱翻书,陈琭翻译,略有删节。
以下为正文:
感觉我们已经站在西方第一个社交媒体时代的尾声。反观那些活下来的公司,普遍选择了我们迄今都已经熟悉的某种产品架构,所有那些古生代社交应用的标志性设计惯例:无限垂直滚动的内容流、点赞、关注、评论、个人相册和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