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

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

文章图片

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

文章图片

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

文章图片

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

文章图片

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

芯片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 但是我们对芯片的了解其实并不深入 , 在很多人的人认知中 , 说到芯片可能所知道的只有电脑芯片、手机芯片等模糊的概念 。
不得不说 , 对芯片的这种认知是狭隘的 , 也造成了很多朋友对当下国内芯片产业的错误认识 , 殊不知 , 其实我们在芯片的很多领域都很有建树 。
近日 , 清华大学方面就在芯片领域实现了“破冰” 。

来自清华大学的官方报告 , 其电子工程系团队成功研制出 , 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 。
你可能对该类芯片没有任何认知概念 , 但是该芯片却非常的关键 , 而且应用前景都是热门且重要的领域 。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光谱 , 不得不说 , 其实该类芯片很有意思 。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 , 通过指纹就可以确定这个人是谁 。 而光谱就是物质的指纹 , 通过获得物质的光谱 , 就可以了解它是什么 。
例如利用光谱技术 , 可以利用卫星观测地形 , 从而识别出地物 , 甚至可以识别有哪些矿物、植被的分类 。

所以该技术自然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 , 该技术的利用 , 更多的是通过光谱仪 。
传统的技术是单点光谱仪 , 后来继续发展 , 则出现了成像光谱仪 , 为了追求更好的识别效果 , 后面又升级到高光谱成像光谱仪 。
而清华大学这次的突破 , 则是超光谱成像 , 而且是实时超光谱成像 。

利用该芯片的光谱仪 , 可以将成像的分辨率提升到0.8纳米 。
该技术已经被“科学”杂志所报道 , 并将其列为该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要知道 , 这并非只是实验室成果 , 该技术已经走向了产业化 , 例如利用该技术 , 实现了全球首次测量活体大鼠脑部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特征光谱的动态变化 , 并最终可得出脑部神经元的活跃状态 。

【芯片|芯片“破冰”:0.8纳米,清华大学立功】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脑机接口”这个概念 , 其实该技术已经提出了多年 , 但是一直都是不瘟不火 , 重要原因就是 , 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太少 。
很显然 , 利用实时超光谱技术 , 可以打开人们认知大脑的大门 , 让我们不仅可以更了解这个自然的世界 , 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 。
所以我们看到 , 在成像光谱方面 , 无论是工业、消费领域还是医学领域 , 都有着极为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 但是还不止如此 。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 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开始对成像光谱仪进行研究 , 后来初步实现了地物识别的能力 ,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
所以我们看到 , 这次清华大学突破的实时超光谱芯片 , 其实是站在了成像光谱领域的塔尖 , 即便是对于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着深刻意义 。
所以我们综合来看 , 在芯片领域 , 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不了解 , 但是重要性不亚于电脑芯片、手机芯片等的种类 。

这类芯片并不追求多么高的制造工艺 , 也就是不像手机芯片那样需要依赖EUV光刻机 , 但是对于研发设计水平要求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