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多项“成都造”护航!( 二 )


背后故事:
载人航天30年 , 中电十所“打满全场”
“中电十所航天测控团队是一个勇于创新的科技创新团体 。 ”刘田说 ,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 , 从天宫实验室到空间站 , 载人航天的30年时间 , 中电十所“打满全场” , 完整地参加了载人航天测控通信、外测安全、时统等三方面工作 。 其中 ,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变化 。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射“神舟一号”时 , 我国就建成了由多个陆地测控站和系列远望号测量船组成的S频段统一测控通信网 , 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 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以来 , 我国天链中继卫星和S频段统一测控通信系统构成了天地一体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络 , 基带设备已由功能独立到多功能综合 , 再到软件定义;目前 , 我国测控系统已具备“综合化、高可靠、国产化”的技术优势 , 并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持续演进 。
对于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刘田也提出他的预想——朝“泛在的智能测控网络”方向发展 。
“目前我们的测控通信网能管理数百多颗卫星 , 随着大型星座的建设 , 未来要同时测控管理成千上万颗卫星 , 需要从点对点(一个地面站对着一颗卫星)传统测控模式转变为网络化测控模式 。 ”即 , 在网信体系架构下 , 建设我国测控通信立体网络 , 除了要满足测控对高精准、低时延、强可靠的网络确定性要求外 , 还要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 , 实现测控能力全球泛在 , 飞行器随遇接入 , 服务到端 。
在他看来 , 围绕构建“节点加连接”的快速部署、弹性灵活能力 , 航天测控系统可能会加快向全数字化和虚拟化的云测控形态演进 , 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可动态配置的太空资源 , 实现卫星技术与更广泛的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生态的无缝集成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彭祥萍
编辑谭王雨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多项“成都造”护航!】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