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多项“成都造”护航!

刚刚 , 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此次任务中 , 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下称“中电十所”)贡献了多项设备与系统 。
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多项“成都造”护航!
文章图片
“成都造”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背后又有哪些小故事?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对话中电十所副总工程师刘田 。
新一代综合化测控通信系统
搭建天地“生命线”
“本次执行‘神十五’任务的十余个测控站 , 全部由中电十所承研 。 通过编织一张立体的测控网 , 对‘神十五’等载人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达到了100% 。 ”刘田告诉采访人员 , 中电十所牵头研制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 , 构建了新一代综合化测控系统 , 负责对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 。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是由陆基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和天链中继卫星三部分组成的立体覆盖网络 , 是航天员、航天器在太空与地面联系的唯一纽带 , 就像放风筝的风筝线 , 因此 , 航天测控通信也被大家称为航天器的“生命线” 。
新一代综合化测控体系主要有“综合化、国产化、高可靠”3个特点 。
“综合化”首先表现为“统一硬件平台 , 软件定义功能” 。 在同一套测控设备上可以同时运行多种工作模式 , 而且兼容不同信号形式、不同频点、多个目标 。 同时 , “综合化”还实现了自动化运行 , 类似飞机的自动驾驶仪 。 “我们的测控系统已经实现了多体制一体化的高度综合 , 载人航天主要使用其中的标准体制 。 ”刘田说 。
“国产化” , 即在最新一代测控系统中 , 从软件到硬件 , 从基础元器件到整机、系统 , 已实现100%国产化自主可控 , 彻底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 “我们的任务数据表明 , 目前 , 全国产化的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已大大提高 。 可以说 , 用得放心 , 用得舒心 。 ”
“高可靠” , 即表现为设备的无人值守 , 自动运行 , 所有的任务参数配置、设备状态监控等工作完全在远端进行 , 针对确定任务的“参数集” , 可以轻松地一键部署 , 测站资源调度的过程无需人为干涉 。
外测应答机与发射场系统
运载火箭的“火眼金睛”与“时间指挥官”
除新一代综合化测控通信系统外 , 中电十所还贡献了外测应答机和T0控制台等系统和设备 。
在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上 , 中电十所外测应答机等设备与地面系统协同完成火箭飞行的测速、定位 , 对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 , 并判断飞行是否正常 , 直到箭船分离 , 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 , 承担着运载火箭“眼睛”的功能 。
T0控制台是安装在发射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 主要提供火箭发射的倒计时、反馈运载火箭的点火和起飞时刻 , 并分发到通信、测量和控制等系统 。 也就是说 , T0控制台不仅要准时发出点火指令 , 而且要反馈点火是否成功、是否成功起飞、何时起飞等信息 , 是庞大的航天体系开始运转的基准点 , 也决定了火箭飞行弹道的计算精度 , 是火箭飞行正确执行控制指令的关键因素 。
从发射、入轨、对接、分离到返回着陆 , 整个载人航天系统各设备需要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频率下同步工作 , 就如同人的心跳脉搏一样 。 时统设备就承担着这样的任务 。
中电十所为各系统配置的时统设备担任着“时间指挥官”的角色 , 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 , 为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进行“精准同步” , 提供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