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上前线?她们说,我的孩子!

在刘利霞床头的全家福照片中 , 全家都绷着脸 , 只有儿子肖思远面带微笑 , 她说 , 儿子最后一次离家回部队时 , 和照片上一模一样地笑着 。
谁上前线?她们说,我的孩子!
文章图片
“清澈的爱 , 只为中国” , 这是18岁的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 , 他将最好的青春、最清澈的爱留在了雪山 , 也将最清澈的爱国心、最纯粹的初心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
陈祥榕的父亲已经过世 , 当母亲得知儿子牺牲时 , 感觉天都塌了 , 但是当她来到部队看完儿子的日记后 , 只问了一句话:“我没有什么要求 , 我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 ”英雄身后 , 站着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 。
谁上前线?她们说,我的孩子!
文章图片
每一位站立在边关的孩子 , 都是母亲的骄傲 。
在相对和平的今天 , 这些母亲选择亲手为孩子戴上红花 , 将他们送往军营 , 送去边疆 , 送到离牺牲最近的地方 , 舍不得 , 却又必须舍得 。
因为边关虽苦 , 总有人要守;前线虽危险 , 总有人要去 。 他或许是家里唯一的儿子 , 或许是还没来得及和女朋友见面 , 正憧憬着爱情的青年 , 或许是还未出生的孩子的父亲 。 他们有很多种身份 , 他们又有同一种身份——人民子弟兵 。
英雄的母亲何尝不是英雄?她们把思念和担忧纳成一双双鞋垫 , 织成一对对手套 , 写进一封封信里 , 然后跨越千山万水 , 送到孩子的手中 。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 , 到硝烟散去的今天 , 在英雄故事的背后 , 也总有她们的故事 。 孩子在前台 , 她们在幕后 , 骄傲且忧虑着 。
数十年前 , 当邓玉芬决定把孩子送去抗日战场的那一刻 , 她已经成为另一种英雄
数十年前 , 东北失守 , 华北危局时刻 , 当邓玉芬决定把孩子送去抗日战场的那一刻 , 她已经成为另一种英雄 。
谁上前线?她们说,我的孩子!
文章图片
她明白 , 唯有坚决抗日 , 才能救国救己 , 于是她把孩子送到了战场 。 但等来的却是接踵而至的不幸:
1942年春 , 五儿子任永安在掩护白河游击队队长时被日军残忍杀害;
1942年秋 , 大儿子任永全在包围盘山根据地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
一个接着一个 , 这位普通母亲的孩子全部战死沙场 。
谁上前线?她们说,我的孩子!
文章图片
两条路 , 一条路荆棘丛生 , 充满流血牺牲的危险;一条路远离国仇家恨 , 尚可苟且偷生 , 站在分岔口 , 母亲这盏灯要如何为自己的孩子照路?
选择平坦的那一条没有错 , 这是母亲的本能、人的天性 。 但是坎坷的路总有人要去走 。
最小的儿子永恩参加县支队时 , 55岁的邓玉芬有过迟疑 , 但她也深知 , 孩子有他要完成的使命 。 她告诉儿子:你要记住你爹你哥是怎么死的 , 安心打仗 , 立了功回来见妈 。
让孩子们在国家看不见希望的时候去成为希望 , 在国家弥漫黑暗的时候去献身光明 。 这是一位母亲在残酷的年代做出的最艰难的选择 。
不止有邓玉芬 , 太行山深处的戎冠秀 , 她先后把三个儿子送进八路军的队伍 , 还冒着生命的危险抢救伤员 , 成为无数子弟兵口中的“戎妈妈” 。
谁上前线?她们说,我的孩子!
文章图片
更有落入日伪魔窟的白文冠 , 受到日寇的威逼利诱 , 坚决不写劝降信 , 她毫无惧色地讲:“我儿子是中国人 , 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 , 你们有本事跟他打去 , 我老婆子来了就没有想活着出去!”继而绝食明志 , 舍生取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