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管理就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

文 / 链上甲乙

建设工程管理就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

文章插图
据说工程圈很深 。对于普通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他们不开心 。他们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几个抢手的行业资格证就是锦上添花 。和其他行业相比,只要不挑,换工作相对简单 。这个不开心,几分钟内跳到另一个不是大问题 。
然而,对于一个工程企业家来说,这是一项“辛苦”的体力活动 。这些创业者中,有不甘平庸多年,独自加入团队的老兵;也有懵懂的,随波逐流进入圈外期待翻身!
有人吐槽质疑,现在做工程还能赚钱吗?不可否认,有一群和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小工程老板,也是两手空空,却默默让自己的事业“换枪” 。但事实证明,这碗饭是有门槛的,也是有自己落脚点的杀手锏 。
那么,这些默默发家的工程企业家,究竟有哪些不同寻常的品质和技能价值,让自己在圈子里红红火火?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盘点一下 。
建设工程管理就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

文章插图
01哪类人成功率更大
因为工作关系,边肖接触了很多不同规模的工程乙方,从上市公司到只有一个门面,两三个员工的个体经营者,都是多种多样的 。先抛开那些,高个子的头部公司和关联户,也就是创业最普通的人 。
1)一个真实的生存分布链
有人说这个行业要创业,但他们想说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乙方的定期分配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 。
“两头尖”指出,尖端部分,其中一个属于食物链的顶端,属于大家口中的“高不可攀” 。相反,另一个属于最低端,没有市场存在、实力或实体,依附于另一个群体 。然后,N手的项目吃了N层皮被拉出来的利润,冒着被“跳”的风险 。
“中间大”指的是集中在中间的部分,有公司、有名气,能够独立于市场生存 。然而,大量的同行却成了优胜劣汰的大多数 。
2)成功率大的人
其实,无论在生态链中的什么位置,由于什么样的巧合或者主客观背景,进入这个行业创业,剥离各种差异化标签,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动机,一个是技能型创业,一个是投机型创业 。
在技能型创业的人,大部分主动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具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抗风险能力,且退出成本不高,如“建筑设计公司、造价审计公司”等 。这样的创业公司有进入门槛,能够在专业层面积极形成竞争差异,生命周期更长,成功率更大 。
投机型创业的人,的倡议是非常必要的
借力于他人之手,由于投入较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深度和明确的专业风险判断力和行业敏感度,压力之下,常常孤注一掷,退出成本极高,诸如各类施工总包、专业分包等等 。


这类公司,大多专业水平上差异化不大,也就很难形成专业上的竞争壁垒,加之行业发展过度中的各种不规范漏洞,导致进入门槛不高,竞争供大于求,各种厮杀之下,全身而退并不容易,成功率自然比不过技能型创业的公司 。


02基本能力

这里的基本能力,抛开那些有的没的,所谓资源关系标签,一个入行的工程小老板,想做到游刃有余,大多具备的最基础能力是,会算、可控、会谈、

建设工程管理就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

文章插图
1)会算 遇到一个项目,能不能参与,接不接,甲方要求降价能不能同意?竞争对手的压价,又该怎样一个报价策略?暂不说专业算法,至少,心中有个把握大局的明白账,第一时间为做决策赢得时间,而不是只过分依赖其他专业人员的一家之言的片面,有自己的判断力 。


虽然说,工程上有专业造价人员,作为老板不必深入,但对于工程创业者来说,这笔账,你考虑的因素,要比单纯算项目盈利与否的工程人员来说要更广,不但项目营收本身,财务支出、更有公司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放长线钓大鱼等等,各种经营上的策略需要 。


2)可控 只指对自己关联渠道的控制能力,比如你是施工单位,你的劳务资源、你的材料资源等等,是否都能达成友好合作,在确保一定利润前提下,不会中途给你掉链子,这很重要,大多时候,甲方的苛刻要求、受变化因素影响的工程,你没有绝对的掌控力,当面对这些变化风险时,你会非常被动,既得利益难以周全 。


3)会谈 甲乙合作,向来都是各自偏向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你作为乙方,想争取更多的利益,只有主动去交涉,去说服甲方,千万不要认为,甲方是强势一方,不敢提出反对意见,从而打掉牙往肚子里 。


这里的谈,不是简单的吵架,谁赢过谁,而是能理解甲方的诉求,拿捏对方的痛点,看穿他们最真实的意图,获取一种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维护合作的持续友好 。


03 拉开距离的能力

当然了,上面那些基础能力,只能作为一个工程创业者,减少失败风险的一个基本功,但随着市场的竞争、行业政策的变化、各种外界人为的附加标签影响等等,想要持久的在行业里,做大做强,有条不紊的发展,那一定就有与同行拉开距离的杀手锏能力 。

建设工程管理就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

文章插图
1)市场敏感度 不得不说,有时候相同两家公司,其中一家只是把问题想在了前面,就比另一家赢得了更多的机会,这和市场观察力和敏感度分不开,符合市场的需求才是有价值的 。


就如这次疫情发生之后,一些甲方地产公司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健康概念的住宅产品,在复工后,更有一些头部的地产公司,已经会同上下游的供应商,打造了一套最新理念的“健康住宅手册”,从建筑设计到产品配套,每一个细节,因人们的观念而起,从而带动市场需求,也拉动了与之合作的乙方市场的扩大,一些工程乙方于此同时,也拓宽升级了自家的工程业务范围,大家互惠互利 。

2)资源链接能力 这本来就是人与人链接的社会,不能排斥也不能回避,天生自带资源和背景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手上的资源和关系,还是在后天经营 。


人与人的交互之下,大家相互帮衬,走的更快,也走的更远,也让一些棘手的事情,变得容易,也提高了效率,赢得了时间,工程业务也会逐步得到裂变 。


3)财务思维 不得不说,让一部分工程老板打退堂鼓而离场的就是,在无奈的回款等待中,那些被消耗掉的利润,让自己白干一场,弄不好还成老赖 。


行业大势之下,回款的窘境,已然不是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行业顽疾 。一方面,对于主观恶意,一贯如此的合作甲方,要学会拒绝;另一方面,对于强势之下,仅仅只是财务运作需要的甲方,那你就要用金融思维,运用杠杆,去权衡风险大小,验证项目是否接手的可行性 。



04 结 语

随着行业的逐步规范,加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各类前所未有的新科技元素介入进来,工程圈的竞争将更加巨大 。对于还处在弱小阶段工程创业公司,在提升自家实力,打磨业绩经验的同时,更要保持市场发展的敏感度,随时把握升级应对策略,从差异化求突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长足发展点 。


-END-


【建设工程管理就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欢迎关注【链上甲乙】,专注分享原创建筑行业的职场门道、经验、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