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让“聪明车”安全行驶( 二 )


上海、重庆等地也明确了发展目标 。 上海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 , 智慧道路基础设施实现重点区域覆盖 , 基本满足车路协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应用需求 。 重庆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相对完整、重点突出、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等 。
郭守刚介绍 , 目前 , 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 , 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过3500公里 , 建成5G基站200万个 , 从单条道路测试扩展到区域示范 , 逐步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
各家车企也在纷纷抢占这一新赛道——
比亚迪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采访人员 , 经过多年发展 , 比亚迪在此领域已拥有三大拳头产品 , 即“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比亚迪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亚迪汽车APP” 。 其中 , “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是打通“硬件、软件、生态、手机端”四维一体的智能座舱 , 延续了手机使用习惯 , 提升了用户体验 。
上汽通过集成内外部创新资源 , 打造了“七大技术底座” , 包括覆盖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的三大整车技术底座 , 以及涵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电驱系统和软件架构的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 上汽集团表示 , 公司正在加快推动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持续产业化、产品化 。
自动驾驶方面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车型正蓄势待发 。 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产品已在市场上实现规模量产 , 以百度、华为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与车企合作产品相继落地 , 以广汽埃安、上汽智已等传统车企的新品牌自动驾驶功能产品陆续交付 。
市场前景广阔 , 挑战也不小
眼下 ,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向本报采访人员分析 , 从产业自身发展看 , 汽车正处在由电动化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变的进程中 , 产品属性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 从产业间协同看 ,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 , 是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融合 , 是制造商、供应商与消费者的深度融合 。 从消费需求变化看 , 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影音娱乐等方面的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日益增加 。 从商业模式变化看 , 汽车产品将以用户体验为重要出发点 , 软件、内容和服务的价值比例将会持续提升 , 盈利点向价值链后端转移 。 因此 , 产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 有望在未来催生数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速的同时 , 也面临着较高的安全要求 , 包括政策法规、技术研发、安全性、社会认同等诸多方面 , 给企业带来挑战 。
政策法规方面 , 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品准入、上路行驶等领域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明确 。 技术研发方面 , 高算力芯片、高性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有待提高 , 自动驾驶算法需要通过更多场景加以验证 。 安全性方面 , 随着汽车产品智能化、网联化程度提升 , 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 。 基础设施方面 , 车路协同设施的适配性与统一性仍需完善 。 社会认同方面 , 公众对驾驶辅助的认同度较高 , 但对高级别自动驾驶仍存在安全忧虑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建议 , 应从政策创新、技术攻关、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安全保障 。 包括在基础条件较好的试点城市对产品技术能力进行验证 , 为完善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经验 。 通过行业联合攻关、重大项目等形式加强行业共性平台建设 。 强化技术监管能力建设 , 形成贯穿事中事后的动态监管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