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互联网”制造者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邓安远、张亚珍、张广顺
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互联网”制造者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 。17ZD058)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随机抽取100个样本,对基于互联网的做市商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实验研究 。从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造能力六个方面,对基于网络做市商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测量 。研究发现,基于“互联网”制造者教育的大学生创新思维方式、信息处理与加工、知识转化和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优化“互联网创客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互联网创客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创客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互联网、创客教育、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制造者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基于体验的创造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1] 。制造者教育不断影响着教育理论、实践和教学方法的重构和整合,推动着教育改革和创新 。李玟等研究指出,创造力是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培养和形成的,创造性的神经思维也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的[2]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互联网”教育在高校的广泛应用,MakerEducation为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手段和策略 。在“互联网制造者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改革教学——考试的教育模式,构建基于制造者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3] 。
随着互联网创客教育的快速普及,国内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创客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衔接,分析创新创业现状和基于大众创造空间的创业体系教育模式 。然而,很少有关于创新和创业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基于制造者教育的创新和创业 。制造者教育对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影响需要在许多方面得到证实 。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以MakerEducation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实验研究,探索MakerEducation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为基于MakerEducation的创新创业研究提供启示 。
二、文献综述
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张梅结合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从人才成长规律多样化、创造性思维培养、分层次、分阶段培养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李玟等人从认知过程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了虚实结合的人机协同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独立创造能力 。董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制造者文化与制造者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5] 。曾明星等人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提出了制造者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打破了传统专业教育的瓶颈,促进了学生思维、教与学内容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国内关于创新创业评价指标的文献相对较少,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 。王等 。以创业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结构方程,研究了协同培养机制与创业教育的相关性[8] 。兰等人从思维优化能力、学习消化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科研创造能力四个方面设计了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9] 。郭润平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创业知识的整合为自变量,从机会感知、机会塑造、机会实现等方面衡量创业能力[10] 。根据创业理论,胡俊伟构建了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评价模型 。于亚军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从六个维度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12] 。李亚元对国内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从选择创业的原因、创业行业的选择、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他认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可以分为基本创业能力、核心创业能力、社会应对能力和创业人格[13] 。唐静综合分析了创业能力的概念,认为创业能力的指标是多维的,并从机会能力、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构建了二阶六维指标体系[14] 。于长春从大学生开始创业
程模型和大学生创业内涵,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由风险偏好、领导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等12项要素构成[15]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创客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创业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
综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其中创新创业意识主要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思维方式、知识转化和创新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主要指大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科研创造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结合创客教育,从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研创造能力六个方面来测量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验证创客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性 。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框架和实验假设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对比分析,来验证创客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性 。本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随机从A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抽取100名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其中男生占50%(50人),女生占50%(50人),其中大二26人、大三40人、大四34人 。对样本按照性别,年级和专业进行编号,使得实验班与对照班专业比例、年级分配比例和性别比例分别都相等 。最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和女生分别25人,大二13人,大三20人,大四17人,如表1所示 。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样本分布表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实验班除在按照培养方案课程进度以外,学生根据课表时间安排在创客空间学习相关的课程 。对照班只是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进度进行学习 。为排除干扰变量,对照组也不参加在线创新创业的课程学习 。实验开始前,向研究样本解释实验的目的和问卷测量的时间 。在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填写问卷 。
本研究的原假设H0: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的备择假设H1: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有显著性差异;
H2: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影响;
H3: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有影响;
H4: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团队领导能力有影响;
H5: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影响;
H6: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科研创造能力有影响;
(二)实验变量
自变量X:基于创客教育的教学
因变量Y: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干扰变量:学生的兴趣、家庭环境等因素 。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主要通过“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量表,收集实验数据,对学生进行实验后测,通过两个班的数据对比,分析学生参与实验与未参与实验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变化,以验证实验假设 。
1.量表设计
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关创新创业调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及现有研究开发的已取得良好诊断效果的量表 。在经过系统地讨论分析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开发出涵盖21个要素内容的测评量表,见表2 。量表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进行设计,在对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查中,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 。
表2 创新创业能力测量要素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2.信度及效度检验
采用常用的Cronbach 的α信度系数法,检验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SPSS 22 软件中的可靠性分析,对“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信度为0.946,大于0.7,证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如表3 。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3.效度分析
对于效度的检验是检验量表是否真正测量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遵循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主要从KMO值、Bartlett’s球形检验指标判断因子分析结果 。数据显示本次问卷调查数据的KMO值为0.831,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1601.877,相伴概率0.000<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表4 。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四)实验的实施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实验班是在2018-2019第二学期第1周至第16周的《机器人学与创客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 。具体步骤:1.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创客的技术、原理和工具的应用,针对机器人创客编程语言,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提升 。2.创新方法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如何寻找创新点,如何去创新,如何得到最佳效果 。3.课程实践,针对具体的项目和比赛进行设计与实践 。各团队根据项目,在创客空间进行分享、交流和展示,如果项目得到资助或获奖,进一步改造与孵化 。所有参与创客学习的同学除了正常课程学习以外,课外时间要求在创客空间进行学习,对每位同学实行打卡制,同时每位同学要求组成团队,由团队参与项目或竞赛 。学期末,通过项目答辩的形式,来全面考核每一位学生课程学习效果 。
对照班的教学,按照正常培养方案的课程实施教学,教师不强化参与项目和竞赛,学生根据课程学习和相关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创业竞赛,实行学生自愿发展 。

四、实验数据分析
问卷回收情况:实验班,发放50份,回收50份问卷,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删除全部选择同样项或前后选项有矛盾的问卷,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对照班发放50份,回收50份问卷,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为94%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实验班有31人参加过相关创新创业大赛,占62%,而对照班有11人参加过相关创新创业大赛,占22%,说明基于创客教育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非常感兴趣,同时创新创业大赛是现阶段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手段之一 。这也间接说明了基于创客教育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科研创造能力六个方面,实验班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其中在社会实践能力与科研创造能力平均分相对于其他方面,相差更大一些,同时,实验班的最大值到最小值是5分-2分,而对照班的最大值到最小值是4分-1分,说明实验班的学生整体能力要偏高,特别是科研创造能力这块,实验班最高分达到4.8分,其他完成了相关项目,而对照班,只有3分,还处于正在进行时 。这说明基于创客教育的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积极地影响作用,如表5所示 。
表5 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数统计表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实验班与对照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对两个班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6所示 。
在创新思维能力这块,我们主要用5道题目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数是3.82,而对照组平均数是3.28 。说明学生整体对都创业的充满激情,对个人成就有强烈的渴望,大家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根据假设方差相等的 Levene 检验,F 值为3.367,P(Sig.)值为 0.001,P<0.005,拒绝原假设,表明样本总体方差不相等 。假设方差不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P(Sig.)值为 0.001,P<0.005,拒绝原假设,即所选择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间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观点、见解和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 。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锻炼和反复输出 。在“互联网+”创客教育下,学生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分析——解决的循环过程中,思维方式正在慢慢产生变化 。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文章插图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块,我们主要用4道题目进行测试学生信息搜索、信息加工与处理、信息辨别能力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假设方差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P(Sig.)值为 0.000,P<0.0001,拒绝原假设,即所选择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间学生的对信息筛选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学生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在实验班要高于对照班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重要指标是如何快速地获取信息,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与处理信息,最后对信息进行创造 。在创客空间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检索与分析文献,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个持续的强化训练 。结合数据分析,创客教育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影响 。
在知识储备能力这方面,通过5道题目来测试,通过数据分析,不管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对专业领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不断学习与创新欲望方面,都有强烈的欲望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假设方差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P(Sig.)值为 0.000,P<0.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参与创客教育的学生更关注专业前沿知识及创新创业知识,知识更新速度快 。特别在专业前沿知识、新知识的应用以及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实验班的平均数与对照班相差更大 。创客教育强调在做中学,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学生在项目设计与实践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新知识进行利用 。同时学生经常参加相关创业大赛,所以实验班的学生对就业创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的了解相对也会多一些 。
在团队领导能力这方面,通过4道题目测试 。通过数据分析,对照班的学生在资源的组织与配置、团队关系等方面,选择的答案都是中性或不符合这2个选项,而实验班选择的中性或符合及完全符合这3个选项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P(Sig.)值为 0.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参与创客教育的学生,在资源的组织与配置,团队关系的管理与合作等能力比对照班的学生更强 。这主要是由于创客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强调团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发展,所以在基于创客教育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
社会实践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本模块,通过15道题目来测试学生的学习与分析能力、知识转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P(Sig.)值均为 0.000,P<0.0001,拒绝原假设,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与分析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更强 。创客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体验学习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索线,鼓励学生输出自己的知识,创造自己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参与创客教育的学生,知识转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灵活运用 。
在科研创造这方面,主要通过5道题目来测试大赛获奖、论文发表、专利发明能力、科创项目申请能力 。分析每道题目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每道题目的平均数均小于3,说明这块能力,学生都较弱 。这主要是因为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本身就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科研创造还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天赋和毅力 。在独立样本T检验中,P(Sig.)值均为 0.000,P<0.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实验班的科研创造能力明显要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在实验班,有11位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论文发表有2篇,其中正在发表的有10篇;有2位同学已经立项了相关项目,专利发明正在申请有10位,已经申请了专利有1项,已经正在写申请书有11位;项目孵化有6位,正在立项有准备有7位同学;在对照班,有1位同学在大赛中获奖,有1位同学论文发表 。这说明创客教育不仅仅提高学生了实践能力,同时还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造的意识与能力 。但是由于科研创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锻炼的过程,知识转化或项目孵化,更需要时间来积累,所以这方面的能力,还需要长期跟踪进行测量 。

五、研究结论
(一)构建“互联网+”创客教育的教育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
“互联网+”创客教育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在“互联网+”创客教育模式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构建智能化、感知化、沉浸式的创客空间,设计“趣味性、体验性、融合性、创造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学生融于专业知识,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设计与创造 。“互联网+”创客教育为创客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桥梁,一方面促进教师知识与学生知识进行概念交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输出和转化自己的知识,桥梁的作用就是形成知识链“传播、创新、实践”的无限循环与价值创造良性过程,解决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关键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
(二)搭建“互联网+”创客空间,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能力 。
创客空间是学生知识转化和输出以及相互合作的场所,是项目设计、转化与实施的载体 。基于创客空间的学习,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创客项目或相关创新创业竞赛,从创意设计到项目实践及项目孵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得到创客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创客空间进行交流与探讨 。学生每一次的设计过程都是学生知识更新与转化的过程,是更深层次的思考项目创新的价值,更进一步理解创新创业的含义 。从项目的设计到实践,学生基于“体验+创造”学习,锻炼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搭建创客空间,重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方式,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应用能力 。
【创新创业就业教育论文,创业教育论文】
总结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互联网+”创客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性积极影响 。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动态和反复的过程,并且要受大学生毅力、天赋、兴趣和家庭与学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以“互联网+”创客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能否经得起教育的检验,还需要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做进一步跟踪研究 。由于此次实验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与历时较短等问题,所以参与创客教育的学生时间不长,所以今后研究样本增加,添加正在攻读研究生的同学或者已经工作或创业的同学,这样对于验证基于创客教育的效果可能更明显一些 。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李冀红.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2): 23-34.
[2] 李敏,郑杰. 智能创意时代的创造力培养——基于创客与创客教育的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 (2): 32-38.
[3] 万力勇,康翠萍. 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 教育发展研究, 2016, 36(7): 59-65.
[4] 张媚. 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长安大学, 2016.
[5] 董同强,马秀峰. 创客视角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4): 70-77.
[6] 曾明星,黄伟. “互联网+”背景下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7, (3): 67-75.
[7] 袁玉萍,何东,张宏礼.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客教育”模式[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5(4): 68-70.
[8] 王庆金,田善武,高昊. 协同培养机制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创业能力作为中介变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 38-43.
[9] 兰国辉,陈亚树.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5): 94-99.
[10] 郭润萍. 高技术新创企业知识整合、创业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11] 胡俊伟.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12] 虞亚平.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教育观察, 2018, 7(21): 18-21.
[13] 李亚员. 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 教育研究, 2017, 38(2): 65-72.
[14] 唐靖,姜彦福. 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8): 52-57.
[15] 余长春,黄蕾,钟梅.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理论及实证分析[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1): 90-95.
"Internet +" Maker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yuan Deng1 Yazhen Zhang2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JiuJiang,332005
2.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JiuJiang,332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100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n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maker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o measur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maker education from six aspec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knowledge reserve ability, team leadership ability,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reation ability. The study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maker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nd practical capability, etc.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of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devote ourselv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aker space, consolidate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diversified “Internet +”maker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an “Internet +”maker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Keywords: "Internet +",maker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作者简介
邓安远(1968-),男,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通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电话:15979918999,联系邮箱:dengay@jju.edu.cn
通讯作者:张亚珍(1982-),女,九江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设计、数字化资源设计,通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电话:15870824039,联系邮箱:11384550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