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被偷走的5年

文|奈奈
编辑|邓浩深圳是高楼林立的经济特区 , 也是年轻人眼中遍布热钱和机会的应许之地 。 但将时钟拨回三大运营商尚未对立的90年代 , 中国手机产业链在这里诞生 。
毗邻香港的深圳市福田区 , 刚刚从电子制造中心转型为全国电子产品批发基地 。 在那个手机业的拓荒年代 , 全国的零售商都从深圳拿货 , 每天有50万人在华强北交易 。 硅谷要花2个月买到的元器件 , 在这里一天就能凑齐 。 不满足于倒卖 , 依靠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 , 第一代国产手机在这股野火中孕育而生 。 穿梭在华强北电子城中的手机贩子 , 不好意思直接用“深圳”二字代表产地 , 于是将SZ刻在组装好的手机上 , “山寨”手机一词正是脱胎于此 。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 , 自主品牌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涌现 。 从最初的中兴、华为、酷派、联想 , 再到TCL、vivo、OPPO、荣耀 , 这些手机厂商扭转了中国手机品牌的边缘地位 , 使其成为整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 在“中国硅谷”崛起的浪潮中 , 做传呼机起家的酷派受一台黑莓手机启发 , 在2003年入局手机行业 , 此后一路高歌 , 跻身至“中华酷联”组成的第一梯队 。 18年以来 , 酷派被时代的浪送上过巅峰 , 也经历过至暗的低谷 。 如今 , 这家重回国内市场的老牌国产手机 , 还能重温第一梯队的旧梦吗?
酷派:被偷走的5年
文章图片
被“偷走”的五年酷派的命运 , 可以总结为两次成功与一次踏空 。 在入局手机市场后 , 酷派一直走得很稳 。 在功能机时代 , 酷派身上就贴着“创新”的烙印 , 从2004年推出的第一部GMS(全球可通讯)手机 , 到2007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双模双待手机 。 第一次成功 , 是对通信技术的豪赌 。 手机行业步入3G时代之前 , 酷派就对这一趋势做出了“豪赌” , 先后投入5亿余元建设3G智能终端研发 , 在焦灼和叹息中扛下了高额研发成本的压力 , 实现超前技术储备 , 在3G闸门开放后快速实现量产 , 捕捉到了先机 。 回溯2010年H1财报 , 可以发现酷派3G智能手机销售增长印证了研发方向的正确性 , 也为其带来超过20亿港币的收入和193%的营收增长 。 而在2010下半财年 , 酷派又推出了首款Android手机 , 开始向智能时代迈步 。 第二次成功 , 则是选择与中国最强势的运营商渠道合作 。 有了智能手机生产与制造的能力 , 酷派开始在渠道上发力 , 先后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建立联系 。 2011年 , 酷派凭借一年推出30款运营商定制千元机的能力 , 迅速占领市场 , 建立了由运营商公司负责包销的渠道体系 。 此后酷派手机在各地营业厅、主流卖场与手机零售店大范围铺开 。 当时 , 酷派通过千元定制机打下了国产手机的半壁江山 , 份额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五 。 酷派还瞄准过中高端市场 , 先后推出了售价超过5000元的酷派手机 , 一度杀入7000元旗舰市场 。 成功可能需需十年积累 , 但踏空就在一瞬间 。 随着4G时代移动端的爆发 , 手机跃升为网络核心终端 , 酷派却在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中逐渐失语 。 这背后交织着产品、战略、政策与市场风向变化等原因 , 但最大的问题 , 可能还是出在合作伙伴身上 。 2015年6月 , 乐视以27.3亿港元的价格拿下酷派18%的股份 , 成为酷派第一大股东 。 但好景不长 , 在乐视资金链一度接近断裂的日子里 , 酷派等乐视系企业成了贾跃亭拆东墙补西墙的借钱工具 。 其中 , 酷派的银行资金一直处于“只还不贷”的状态 , 3家银行追讨资金合计2.4亿元 。 在最艰难的时刻 , 酷派甚至无法凑齐CoolM7预计50万台出货量所需的物料和供应链资金 。 2015年 , 酷派全年盈利还有23.25亿港元 , 但随着乐视的入股 , 其2016年亏损高达42亿港元 , 总负债达63.7亿港元 , 流动资产几度低于流动负债 。 这间接导致了从2016年开始 , 酷派消失在中国主流市场接近5年 。 在这5年内 , 酷派转战国外 , 进入了北美、日本等通讯市场 , 与美国运营商合作智能手机开拓业务 , 多款爆品受到了美国运营商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喜爱 , 单品手机销量也破百万 , 同时与亚马逊合作建立智能配件业务独立产品线Xcentz子品牌等举措 , 在海外市场中获得了一定份额 。 2017-2019年期间 , 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 。 酷派告诉36氪 , 2017年 , 其在美国运营商T-Mobile及metroPCS的整体市场份额排名中位列第四 。 据酷派发布的2019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 , 2019年上半年 , 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净额占集团总销售净额的88% 。 如今 , 国内市场对酷派还保持着“运营商补贴机”的刻板印象 。 但被迫出海的酷派 , 其实一直在蓄力回归 。 2019年 , 酷派集团结束了连续3年的亏损 , 扭亏为盈 。 2020年底 , 酷派集团开始重新搭建运营管理团队 , 近一年来 , 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超过21亿港元 。 2021年10月 , 酷派公告新增融资超8亿港元 , 并公告4名拥有小米背景的高管加入 。 而在12月1日举办的“一派新机”发布会上 , 酷派向外界传递出信息 , 宣告其将以新面貌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