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荣耀60为何打破中高端手机发布行规?( 二 )


在主打的影像体验尤其是 vlog 生产力层面 , 荣耀 60 推出了「隔空手势」大招——爱多镜录像功能拍摄 Vlog 的过程中 , 无需用手触按屏幕 , 只需通过隔空手势即可操作完成整个 Vlog 的拍摄 。 比如通过“举手”“翻转”“握拳”“滑动”“OK”等五种手势 , 就能实现前后镜头切换、单双镜头切换、画中画切换等多种拍摄模式 , 并在拍摄结束后直接生成 Vlog 成片 。

这一体验层面创新 , 不仅让 Vlog 的拍摄更为自由 , 也能以有效提升 Vlog 生产效率与质量 , 对目标用户的需求点覆盖可谓精准 。
整体上 , 荣耀 60 系列在屏幕、颜值、性能、续航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 所以一个问题是:荣耀 60 的发布是补足荣耀 50 的战力 , 还是自身战略需求提速产品节奏 , 打造新发布传统呢?
答案显然是后者 。
此前我们提到过荣耀 50 系列算是荣耀全面复苏的首款核心机型 , 市场表现相当亮眼 , 荣耀 60 显然不是为「查缺补漏」而临时上阵 , 况且荣耀 50 也远没到下滑产品周期 。
所以荣耀 60 从产品力层面看其实已准备多时 , 从中也能看到「一年两代」更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加强中高端力量 , 丰富产品线、渠道配比以及掌控定价权 , 进可攻退可守 , 借助强大腰部力量去持续冲击高端 , 稳定基底 。
技术溢出转化产品力
过去多年里 , 由于手机市场处于增量状态 , 中高端手机市场长期处于一年一代 , 微弱升级的状态 , 这次半年为周期的荣耀 60 系列发布 , 本质是以旗舰品质杀入中高端市场 , 更新了「一年两代」的竞争格局 , 可想而知会对行业带来不小冲击 , 同时也让数字系列的用户选择面更广 , 成为中高端市场标杆 , 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
这背后 , 其实的荣耀自身的「技术溢出」在支撑 , 看似「激进」的产品节奏 , 不是其他厂商不想 , 而是受限诸多原因 , 无法做到 。
在独立成军前 , 荣耀在华为体系内共享着国内最顶级的终端研发资源 , 独立后 , 荣耀开局就组了万人级别团队 , 50%的技术研发 , 这其中有包含了很多华为旗舰系列的核心研发 , 所以新荣耀的研发能力并没有减弱 , 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更强大的护城河资源 。
今年早些时候 , 荣耀就宣布研发投入 10 亿美元量级 , 研发投入设定为总营收的 7~8% , 几乎是除华为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国内科技公司 , 什么概念呢?我们熟悉的联想集团超过 5 万员工 , 研发人员超过 1 万人 , 研发收入比不到 3% , 总投入约 100 亿人民币;换个赛道 , 国内运动一哥安踏 , 员工超过 3 万人 , 7000 多家门店 , 过去 10 年累计研发费用 , 30 亿 , 隔行如隔山 。
所以荣耀技术溢出 , 顺理成章 , 在今年 5 月后连续发布了多款手机产品来看 , 荣耀也确实把技术转化成了产品力 。


无论 AI 还是 5G 等前沿领域 , 还是直接用户体验相关影像能力、计算摄影的多芯片平台迁移能力 , 荣耀都是业内第一梯队 , 基本逻辑就是打破配置内卷 , 依靠底层能力来发挥同级别最强应用性——包括 AI , 屏幕 , 摄像头 , 自研芯片到芯片调教适配 , 都是底层技术对产品的加成 , 这些都反映在了下半年发布的产品中 , 这次的荣耀 60 系列更是代表之作 。
回过头看 , 经历一系列折腾后 , 「新荣耀」在一年时间内通过核心产品「一年两代」的更新方式 , 也直观体现出了技术溢出转化产品力的传统 。


事实上 , 荣耀整合完成后 CEO 赵明就定位其为「中国最大创业公司」 , 一方面是数字层面上 , 说的员工多 , 研发工程师多 , 研发资金多 , 产品多 , 用户多 , 销量多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