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各王朝风谲云诡、英雄辈出 , 让人总有想去一展身手的冲动 。 假设我们真的发明了可以游走在四维甚至更高维度空间的机器 , 超光速穿越到过去也就成为了可能 。
最朴质的问题之一是 , 过去有多冷(暖) 。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另一种办法是 , 找到一个时空扭曲的虫洞 , 钻过去 , 穿越成就马上get 。
现代人利用系统性仪器观测天气-气候的历史不超过三百年 。 你一定有疑问 , 更早的气候变化是如何被古气候学家知晓的 。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深海沉积物、冰芯和黄土被视为古气候研究最有力的三大载体
且不提时间跨度在万年甚至百万年的气候变化 。 和我们最为息息相关的 , 自然是中华上下五千年里 , 我们祖先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冷暖干湿变化 。 要解决这一问题 , 必须要先知道 , 我们能从哪些信息中获得这种变化 。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有人说 , 我们中华文明有很多的文字记录 , 可以用来恢复过去的气候么?答案是肯定的 。
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 。 “王以民为天 , 民以食为天” 。 自然 , 要想民众过得舒心不造反 , 保证粮食的好收成是极其重要的 。 而收成好的前提是一年的风调雨顺 , 因此 , 历朝历代帝王对气候天象格外重视 。
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上 , 风、雪、雹、雨、霾等和四季的记载已经出现 。 据张德二《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的统计 ,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 , 共有345例与天气气候相关 。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王宾仲丁刻辞图源:国家博物馆
划线内容为“出虹自北引于河” , 意思是雨后彩虹从北边天上出现,把头伸到河里“饮水” 。 殷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文章图片
再如 , 一些流传在世的文献古籍也在只言片语中记录了珍贵的物候信息 。
《尔雅》中以“地气之发 , 天不应曰雾”、“风而雨土为霾”、“甘雨时降 , 万物以嘉 , 谓之醴泉”、“雨霓为霄雪”等解释雾霾、风雨、雪霜天气;
《春秋》中记载 , 当冬日天空中出现“天上同云”时 , 预示着要“雨雪雰雰”;当夏季“有渰萋萋”(乌云展布)时 , 则将“兴雨祁祁” , 一场大雨避免不了 。
《诗经》中以“天将阴雨 , 鹳鸣于至”写雨来袭之前鸟鸣的物候现象;以“春日载阳 , 有鸣仓庚;女执懿筐 , 遵彼微行 , 爱求柔桑”指示农事活动——利用黄莺叫指示采桑活动的时机 。
更晚时期 , 《梦溪笔谈》也有解释彩虹原理的部分:“虹乃雨中日影也 , 日照雨则有之”;
再如苏洵《辨奸论》中也有预报风雨的记载:“月晕而风 , 楚润而雨 。 ”
足不出户,领略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如此种种经验预报 , 在某种程度上 , 已经是“大数据”之下的成熟经验了 。
什么是物候
春去秋来 , 霜降大雪 , 燕子南迁 , 河开河冻 , 庄稼发芽 , 叶落归根等等 , 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发生 , 就是物候 。 用书面一点的语言说 , 物候是生物因为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而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 形成与这种生长条件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