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这十年,2022分水岭 | 数字时氪的朋友们

分享人:光铭研究院陈光;推荐人:数字时氪(微信公号:digital36kr)
2012年 , 上海BIM沙龙开始大院巡回 , 在上海多家大设计院、大单位之间巡回举办 。 第一场是位于汉口路的最大的民用设计院华东院(今为华建集团) 。 当时市场上对于BIM的质疑声音远远大过支持的 , 能够举办巡回活动的单位也不过只有几十家而已 , 此时沙龙活动已经开设了两年 。
此时BIM的上半场还没有开始 , 连外资云集的上海滩都是一片质疑声音 。 直至2017年国办文件宣布BIM术语普及成功(国办发〔2017〕19号 ,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 2022年 , 短短10年过去 , 下半场就已经结束 。 《BIM下半场的结束及走向》
2012年 , 作为BIM咨询服务的黄埔军校之一的CCDI得到了联想的数亿投资 , BIM是一大卖点 , 尽管在日后悉地国际上市没有成功 , 但是这一条卖点被几乎所有的上市设计企业都采用了 。 但也正因为市场对于BIM的预期实在是太高了 , 导致了最终失望值也极大 , 国内使用Revit式的翻模在BIM应用之中所占比例太高 。
欧特克的Revit在中国成功地塑造成为超越CAD的新式生产力 , 尽管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它本身的业已完全垄断AutoCAD的销售 , 但是成功的超越了其他人家的二次开发的CAD 。
像建筑软件巨头广联达尽管是自主研发图形引擎 , 但是在设计这一块 , 也不得不与欧特克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 这导致了广联达迟至非常晚近才开始进入设计软件市场 , 这还是2020年在收购了早在2011年就开始进行BIM研发的鸿业软件之后 。
结构设计软件巨头构力也在寻求与图软ArchiCAD合作 , 许多有实力的设计院建立了开发团队 , 却是在如奔特力平台上做的二次开发为主 , 这就讲不清楚是不是自主开发了 。
2012-2014年间 , 上海BIM沙龙走进了宝钢 , 几次FM/BIM研讨会来了许多业界高手 , 还有一些外地朋友 , 当时沙龙只有一个QQ群 , 对外界几无宣传 , 大概只有中国BIM门户网上有一个活动板块 , 发的都是上海BIM沙龙活动 。 没想到十年后 , 宝钢再做BIM居然不提BIM名了 , 这并不由得让人感慨BIM开始过气 。
2014年随着上海BIM沙龙停止运营 , 标志着上海地区的BIM运动不限于小圈子了 , 而是开始进入广泛普及阶段 , 尽管这时全国各地还没有很多BIM的声音 。
此后几年间 , 盛行建筑界很多年的BIM管综商业模式被研发出来 , 随后大行其道 , 养活了百亿级的合同和数以十万计的建模员 , 这大概是唯一说得通BIM价值的应用点 。
2014年 ,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对于BIM应用进行了集成 , 有一百多个应用点被尝试采用 , 财政直接出资800万做BIM , 是为国内首个财政出钱项目 。 当时科委、住建、工信、华东院、世博集团等相关部门参与此项目的论证 , 对于普遍发生的BIM技术问题已经十分清楚 , 但并无对策 。
2015年 , 上海市13个委办局联合成立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联席会议 , 共同协调推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广 。 这是当时国内规格最高的政府协调机构 , 也许正因为规格太高了 , 大家的期望值太高了 , 渐渐就协调不动了 , 最后在2021年发布总结报告作为完结 。
BIM这十年,2022分水岭 | 数字时氪的朋友们
文章图片
2021年上海市BIM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
上海的经验向全国扩散又花了几年 , 实际上相当多数的是由上海的BIM团队把技术带到全国各地的项目上的 。 互联网也大大加速了这个技术知识的传播过程 , 各种研讨会、学习活动频繁 , BIM联盟都成立了几十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