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青年事迹材料,创业创新事迹材料

河南日报农村版采访人员孙伟
东门村是林州市太行山深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
李海清1974年出生在这里 。在县城打工的父亲赶回家,把她的小脸贴上自己来不及刮掉的胡茬,说:“要是个男孩就好了!”李海清的母亲有点不高兴,问父亲:“为什么?女生一定不如男生?”李海清的父亲连忙解释,并随口给她取名为“海清” 。李海清的父亲说:“山里缺水 。希望女儿长大后不再缺水,为青山绿水做贡献 。”

农村创业青年事迹材料,创业创新事迹材料

文章插图
李海清
谁说女娃不如男 1990年,不到16岁的李海清在一家修理厂当女工 。起初,她在翻沙车间当学徒 。上班后不久,李海清的父亲问她工资够不够 。但她问父亲:“我能学会成为车工吗?”李海清的父亲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个女孩,你不会操作车床!”李海清的父亲没想到的是,李海清一有空就跑到车床旁,缠着老工人学艺术,很快他就会操作各种车床 。有一次,刨床上的老师傅生病请假,她上去做了一件漂亮的工作 。厂长和工友们为她鼓掌!
初中毕业的农村女孩李海清,很快就变成了一名合格的女工 。因为性格直率,工作努力,两年内成为修理厂骨干,被厂长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优雅的李海清的媒人还在继续 。然而,她消失了,向父母宣布:“我的婚姻是我的主人!”说来也巧,在一次露天舞会上,李海清瞥见了一个年轻人 。
这个年轻人叫王宝增,出生于1976年,比李海清小2岁 。他来自林州市南窑村,那里贫瘠,但他非常有上进心,不满足于做纺织厂的工人 。他对李海清说:“十万大军出太行,我也要出太行!”李海清听得很入耳,鼓励他说:“我们都是在红旗渠边长大的 。林州老一辈人立誓要重新整理河山的精神,一想起来就让人激动!”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但他们遭到了李海清家人的反对 。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王宝增家里太穷了 。当年林州一套两居室一居室的房子三万多元,王宝增却买不起婚房 。谁愿意让女儿受苦?但是李海清的父母打不过她,所以他们同意了这桩婚事 。婚礼当天晚上,贺的亲戚朋友就离开了 。李海清对王宝增说:“婚房欠了一万多元债……”王宝增说:“你放心吧,我会让你过上所有女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婚后不久,王宝增辞去工作,去北京努力工作 。
商海沉浮里的精彩人生王宝增在北京辛苦工作了三年,这是他人生思维的三年转变 。
1999年,王宝增投奔在郑州从事调味品生意的哥哥,开始进入调味品行业 。而是为了“留下来”
word" data-gid="5835193" qid="6542024172015457550" mention-index="4">林州的李海青却度日如年,一是结婚生孩子后,丈夫一直不在身边,什么脏活累活都得自己干;二是修造厂集体所有制企业要进行改制,生产停滞,工资发不下来,围绕下岗问题厂里职工吵吵嚷嚷一片混乱 。咋办?已是骨干的李海青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下岗!”
下岗后的李海青,一不做二不休,把结婚时买的房子卖了,要去和刚刚回到郑州的王保增会合 。临别那天,爸妈担心与不舍,把她的3万元卖房款扣下一半,说:“留一万五,万一你出去失败了回来还有一点家底儿 。”李海青含泪笑着说:“妈,您放心,我不干个样绝不回林州见您!”说罢,背起儿子走了 。
到了郑州的日子是艰苦的,起初,李海青一边带孩子一边在华中批发市场附近租了一间八九平方米的门面房开起了小卖部,货柜后面勉强搁一张床,那就是夫妻俩和儿子的家 。白天,王保增去上班,李海青守着门市,收入仅仅糊口而已 。2000年年底的一天,聪慧的李海青发现市场上有可供批发的800毫升小壶酱油,但没有小壶醋 。于是,她就和王保增商量自己做一款小壶醋 。从注册“凯龙”商标,到设计小壶醋的包装,再到去山西和一家醋厂签订合同,他们用了短短一星期就全部搞定 。首战告捷,这是夫妻俩做的第一单调味品生意,赚的钱一下子还清了两人结婚时欠下的债 。
从小壶醋开始,李海青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坊 。为此,每隔两三天,李海青就要骑三轮车去30多里外的郑州北环调味食品城进原材料 。七八十斤的原材料,李海青一个人扛车上再卸下来,从不叫一声苦 。有一次,雨天路滑,李海青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沟里,她一个人把散落的货物背到路边,又把三轮车拖到路上,再把货物一件件装车上 。晚上,爱人王保增得知情况后心疼不已,决定辞职和李海青一块干!
从华中到贾寨,从贾寨再到郊区侯寨,经过八九年的艰苦创业,李海青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食品加工厂,还买了一辆拉货的面包车 。然而,随着郑州城市的不断扩张,城中村也不断改造,靠租厂房进行生产经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手里有了几十万块钱,李海青开始寻找机会谋求更大的发展 。
让每个家庭能用上安全、美味的调味品2009年,新密曲梁工业园开建,李海青和王保增商量后,决定拿出所有积蓄购买了9亩地,建设一座标准化调味品生产企业 。地买了,建厂房却没钱了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妈妈送来了她的养老钱,哥哥送来了他变卖长途客车的钱 。李海青妈妈说:“你和王保增干的是正事,我们不支持谁支持?”哥哥说:“不要利息,我们都看好你!”
钢结构厂房盖好了,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好了,李海青口述,王保增记录,夫妻俩定下了五个规矩:一是依法依规生产,照章纳税,不拖欠工人工资;二是把好原材料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决不掺杂使假;三是信誉第一,善待每一位经销商,宁可自己吃亏不让经销商受损;四是不贪图个人享受,挣了钱多帮助亲朋好友,多参与社会公益;五是继续学习,研究开发新产品,不断适应调味品市场的变化要求 。李海青说到做到 。在朋友的带领下李海青开始参加各种糖酒会,推广自己的产品,企业逐步发展了200多家经销商,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还走出了国门 。企业年产值持续增长,利润也逐年增加,工人达60多人,且大部分是始终追随他俩艰苦创业的林州人 。夫妻俩对工人不仅从不拖欠工资,还免费安排吃住,是夫妻的还安排了“夫妻房” 。
2015年,李海青的企业凯龙味业二次扩建,11000平方米的生产大楼拔地而起!为了不让经销商受损,李海青坚持一边生产一边扩建,经销商非常感动,这个20万元那个30万元地纷纷提前付货款 。有个经销商对李海青说:“你为我们考虑,我们也得为你考虑啊!”这一次扩建,凯龙味业完善了化验室、批次成品存样室、产品展示厅,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也更进一步改善了员工的生活条件等 。2020年年底,在其他中小企业由于疫情影响而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凯龙味业的年产值却再创新高,达4000万元,产品种类高达100多种 。2016年,凯龙味业被河南省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誉企业,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新密市政府授予先进企业,并顺利通过“HACCP”和“22000”认证 。富有爱心、富有责任感的凯龙味业在2020年疫情期间和刚刚发生的河南洪涝灾害,都是在第一时间踊跃捐款捐物,并积极投入抗洪抢险,被郑州市、新密市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楷模 。
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回顾艰苦创业经历,李海青数度落泪,她说:“凯龙味业的发展,感恩巍巍太行与红旗渠精神的滋养,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得益于当地政府的营商环境 。我们会以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用上安全、美味的调味品为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创业青年事迹材料,创业创新事迹材料】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