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模型|数据分析 VS 算法模型,如何高效分工合作?

编辑导语:数据分析如何与算法模型协同?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本文将描述两种典型的错误做法,并提供破局的基本思路,再结合三个典型的合作场景进行分析。推荐对此感兴趣的朋友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算法模型|数据分析 VS 算法模型,如何高效分工合作?
文章插图
数据分析该如何与算法合作,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业务方日益提高的,对模型的幻想。另一方面是大量企业里存在的,数据采集差,缺少足够数据人员,工作目标不清晰等等问题。到底该如何和分析与算法协同增效?今天系统分享一下。
一、两种典型的错误做法1. 狗不理式有些公司领导喜欢嫌弃自家数据分析师没本事,总认为“上个模型才牛逼”。于是数据分析师们皆明哲保身,干脆和所有带“模型”俩字的工作划清界限,统统甩给算法工程师。
这么干,当然会坑死算法。
且不说,很多时候领导口中的模型根本就是“SWOT”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且不说,很多建模目标根本就是:“预测我做什么能成功”一类不切实际的东西。
就单单基础特征筛选工作没人支持一项,就会让算法工程师累死。项目进度慢,最后还是被嫌弃:“为啥你的模型不能100%精准预测!!!”
当然,此类问题常见于传统企业。特别是数字化转型阶段,领导们看了很多高大上的ppt,自以为自己很懂的传统企业。
2. 当狗用式一些互联网公司对于算法的应用有相对清晰的定位,算法小组的地位也较高。于是走向另一极端:把配给算法组的分析师当狗使。做啥你不用管,你按我说的取数就好了。用无休无止的取数表淹没了数据分析的工作。
这么干,坑的是所有人。因为连数据分析师都不懂算法逻辑,那运营部门更不懂。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运营部门只能通过简单的数据指标监控,来推测算法效果。并且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始质疑:“算法不灵了吧!”,“你们悄悄改了啥!”,“就是你们瞎搞!”这些质疑,又会成为部门间甩锅、扯皮的导火索,引发无休无止的内耗。
二、破局的基本思路从本质上看,分析和算法,都是数据的应用。那么灵魂拷问来了:是不是有了数据,钞票就源源不断从电脑里喷出来了?显然不是!数据本身不能包治百病,想让数据发挥作用,得紧密结合业务实际,找好数据能帮上忙的发力点才行。
而业务的实际情况又很复杂,经常是数据和业务行为交织在一起。
比如:

  • 短视频DAU下降,是算法推荐不给力,还是创作者本身质量太差;
  • 交易转化率下降,是商品推荐不给力,还是货源本身没有选好;
  • 业绩预测不精准,是预测模型不给力,还是业务自己放水了。
这时候,业务部门永远可以甩锅:“我们的数据太无能,我们要是有字节的算法就牛逼了”。而数据这边,不管是算法还是分析,都是背锅的。所以最终的破局思路,是数据的同学们团结一致,找好场景,做出成绩,减少背锅,而不是自己人踩自己人。
空口说显得太空洞,下边结合一个具体问题场景看看。
三、典型合作场景之一:项目立项问题场景:某大型制造企业,期望建立“多维度立体式分析模型”,提升招聘效率。问,此时该怎么接需求?
这是个典型的需求不清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