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研发人才七成在40岁以下
■见习采访人员 俱鹤飞
今年 , 上海航天重点任务“好戏连台”: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比肩世界一流 , 有力支撑气象强国建设;天问一号实现火星探测“绕着巡”一次成功 , 迈出我国行星际探测第一步;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成功飞天 , 开启中国空间站建设新征程……一次次成功的背后 , 不断传承的航天精神是上海航天人取得进步的重要法宝 。
目前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有员工2万余人 , 平均年龄仅为36岁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宏俊表示 , 多年来 , 上海航天始终坚持党管人才 , 坚持人才强企 ,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 努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 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质、央企特征、航天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
建功一线 , 人才淬火成钢
10月16日凌晨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随着发射口令下达 , 火光耀眼 , 矗立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冲天而上 , 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
这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陆志豪第二次在酒泉发射场执行任务 。 今年6月 , 他跟随师傅吴源兵全程经历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任务 。 此次任务中 , 陆志豪负责对接机构地面设备的恢复和展开以及电测阶段的测试工作 。 “向上线看齐 , 用数据说话 , 跟自己较劲 , 想明白再干” , 这是吴源兵对徒弟的要求 。 面对此次任务测试安排更为紧凑的特点 , 陆志豪牢记师傅的教导 , 仔细判读每个参数 , 不留一丝疑问 , 严格按照要求出色完成了任务 。
陆志豪记得 , 那是在2003年 , 杨利伟乘神五飞天 , 他心中的航天梦由此起航 。 18年后 , 曾经的那个少年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 。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 金色绚丽的胡杨林 , 是属于航天人的“成人礼” 。
“我们把重大工程作为人才淬火成钢的大熔炉 , 在主战场上识别、培养、用好人才 , 实现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科技领军人才淬炼双促进 。 ”张宏俊表示 , 结合型号科研生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特点 , 上海航天总结出航天工程和型号每推进一个阶段 , 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规律 , 通过对人才资源的优先储备、优先开发和优先投资 , 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
机制先行 , 打造雁阵梯队
作为系统工程的典型代表 , 上海航天产业涵盖“弹、箭、星、船、器”五大核心领域 , 研发队伍40岁以下人员超过70% , 型号“两总”中45岁以下占比超过50% 。 如何发挥好企业的综合优势 , 让各方面的人才都能脱颖而出 , 是对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考验 。
“我们坚持薪酬分配向科研生产一线倾斜 , 真正将事业引人、平台聚人、待遇留人、情感暖人落到实处 , 打造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 ”张宏俊介绍 , 上海航天目前型号“两总”和研发领军人才年收入超过同岗级行政正职领导 , 一线科技人员的航天重大奖项获评率超过80% 。
“近年来 , 院聚焦14个核心专业和55个工程技术方向 , 实施系列人才专项计划 , 构建以领军人才为引领、科技骨干为支撑、青年后备为补充的‘雁阵’人才梯队 , 有力助推了型号的发展 。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 , 上海航天以机制先行 , 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 , 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共同提升 。
“比如 , 我们通过实施课题组长选拔聘任制 , 充分赋予课题组长经费使用权、队伍组建权、人员考核权 , 鼓励开展探索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技术攻关 。 ”风云四号总设计师董瑶海说道 。
- 合规|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月16日报道:1月15日下午|上海图书馆东馆内部啥样?跟着读者公测先睹为快
-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地震救人新突破!中科院研制出触嗅一体智能仿生机械手
- 试剂盒|中国研发团队推出“更灵敏”试剂盒获批上市 可精准探测德尔塔、奥密克戎
- 联想|司马南没告诉你们,当年联想的使命根本不是研发,而是赚钱养计算所
- 单片机|OPPO最新实验室曝光: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打造,将加速新技术研发
- 上海这家独角兽企业,把工厂工人变成“超人”
- 全上海都在推进这项工作,徐汇区为何要专门强调这两点?
- 上海尊宝音响多款产品获《影音极品》器材大赏奖项
- 小米投资 UWB 芯片研发商优智联,浩云科技已参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