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有了,高效创作工具也有了,问题就解决了吗?
三、确定最佳的行为设计随着内容平台的持续曝光,更多人开始参与到游戏当中,投身到创作者大军中。
更广泛的人群成为创作者,当中很多人连基础的工具使用都不太娴熟,或者学习能力较差。为了照顾这群用户,平台不得不提高易用性,设计很多新功能。
功能丰富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操作更复杂,用户学习成本不断提高,用户创作能力下降。
这时候,产品需要确定最佳行为设计:哪些行为是创作者很容易做到的,哪怕是小白。
第二步的例子中,「自动为视频生成字幕」就是一个最佳行为设计,因为没有增加创作者额外的操作,同时又能提高创作内容的质量,多了字幕提升了观众体验。如下图红框所示:
文章插图
创作工具提供了大量的固定模板,确实极大地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但与此同时,运营层面的问题逐渐开始涌现出来:在MCN机构的批量生产下,大量同质化的内容和背景音乐(BGM)开始涌现。
随着不断地观看,大脑对刺激的阈值不断提高,而过多的同质化的内容,将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部分用户将会逐渐流失,去到其他更新奇、能带给他更多快乐的平台。
文章插图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不是简单地设计功能,还要时刻预测、监测不同类型用户可能产生的行为,调整、补充最佳行为设计,进而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四、与用户行为锚点关联一般产品设计到第三步就结束了,然后进入具体的原型制作阶段。
但情绪设计告诉我们,产品仅仅提高对创作的支持,还不足以让创作者养成创作习惯,经常主动地在平台进行创作。
目前主流的做法是,通过APP 推送和短信等提醒用户重复行为,形成习惯。
但研究发现,过多的提醒会造成一种压力。如果用户每天收到上百条短信未读、上百个APP未读提示,就提醒没有什么意义了。
实际上,从我个人、身边的朋友、以及一些调查结果中发现:因为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推送,大部分用户对这些提醒都会视而不见,甚至索性关闭所有通知权限,所以说目前借助APP消息推送和短信的提醒策略已经失效了。
文章插图
情绪设计中,我们要做的会有点像电影《盗梦空间》里一样,将某个行为植入创作者的潜意识,借助用户行为锚点提醒用户。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用户行为锚点:就是用一个已有的行动来提示一个新的行动,也就是按照用户的习惯制定一个新的提醒。
例如,我每天在地铁上都会看书,其实就是把进入地铁作为一个行为锚点,然后提醒自己该看书了。
在产品设计中,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调研获取用户日常习惯、构建典型用户的画像。
举一个典型的用户画像:张三是一位IT白领,孩子刚上小学,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上7点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去上班,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下班夫人接孩子,回家后带孩子玩、哄孩子睡觉……
如果要针对这位用户行为进行设计,我们就会在创作平台上设计一些暗示,暗示创作者应该在哄孩子睡觉后开始创作,养成习惯。
例如,在晚上21点以后给这类用户推送能激起她创作分享动力的内容。
文章插图
这种提醒的好处在于,它充分考虑了用户的日常习惯,不会对用户既有习惯造成大的冲击和打扰,用户在产品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开始行动,少了一些痛苦,多了一些丝滑和顺畅。
- 设计师|UI设计岗位薪资怎么样
- 小米科技|预算只有两三千买这三款,颜值性能卓越,没有超高预算的用户看看
- iPhone 14 Pro|iPhone14Pro概念设计:苹果要是能做出来,花一万块钱都要买
- 我们的生活|社交正在推动“孤独生意”多元化发展,天聊将重塑用户精神世界!
- 微信|数亿用户没白等,微信迎来更新,张小龙终于干正事了
- |OPPOK11x,精准的满足用户对于强续航,大存储、拍摄的需求
- iOS|苹果推送iOS15.2.1正式版修复漏洞为主 用户是否要更新看体验再说
- iPhone13用户后悔?14全系列标配120Hz屏幕,可选8GB运行内存!
- 【e汽车】做更懂你的智能出行伙伴 魏牌举办用户粉丝节
- excel|苹果换设计师了?iPhone14“定妆照”曝光,库克的审美终于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