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轮到特斯拉被卡脖子了!全球石墨供应靠中国,没有它,电动车跑不起来( 二 )


硅基负极有望替代石墨?高性能材料迅速普及加上巨大的市场规模,让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迅速发展。2020年全球主要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中的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81.4%,其中7家为中国企业,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占据前三甲,总市场份额达到了31%。
2019-2020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TOP3市场占比由57%下降至53%。负极材料需求量大、产品需求种类丰富是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头部负极生产企业出现满产后产能不足,带动二三线梯队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
时代财经从起点研究院(SPIR)锂电数据库了解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总销量达到32万吨,同比增长135%。参与其中的各企业正在形成“两大+四中+多小”的格局。
“两大”分别是贝特瑞与璞泰来,预计今年两家负极材料销量均将超过10万吨级别;“四中”分别是杉杉股份、凯金、尚太、中科星城,全年出货量将在5-10万吨之间;翔丰华、鑫茂、正拓、国民技术以及一批相继宣布投资或开工负极材料项目的新企业处于“多小”的阵营。
按照前述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的预测,2022年开始,全球石墨将出现短缺。那么,中国市场会否也受其影响呢?
从价格走势来看,今年前10个月里,低端、中端人造石墨价格保持稳定,上涨幅度分别是15.7%、3%,在业界看来,这一定程度说明国内供应暂未出现明显缺口。
不过,作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目前石墨化加工费用占据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总成本的30%。据开源证券研报称,从上游端看,内蒙古、四川等地作为石墨化主要产能地区,“限电限产”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开工率,石墨化产能预期出现缺口,因此石墨化外协价格不断上升, 给企业的成本造成不小压力;从下游端看,由于当前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尚未实现平价,新能源车产业链降本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未来人造石墨价格依然有下降趋势, 未来人造石墨市场的核心角逐点将是成本控制能力。
虽然未来是否会出现短缺的情况尚不确定,但是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连年增加一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起点研究院预测,2021全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销量预计将达到73.8万吨,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6.8万吨。
为此,国内多家企业都在今年加紧了部署负极材料产能与石墨化加工能力,高工锂电统计,在各厂家新产能投产后,负极材料总产能将超过90万吨。其中,杉杉股份方面对时代财经表示:“从2019年至今,我们的产能从6万吨到了12万吨。包头10万吨一体化项目一期已经达产,西南20万吨一体化项目已经布局。”
虽然现阶段石墨材料依然占据着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90%以上的份额,但是新的变革的趋势也已经出现,今年硅基负极材料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广汽埃安的“海绵硅负极”电池技术、小鹏G9电池采用的碳化硅,均与其有关。
杉杉股份对时代财经表示:“硅基负极对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优势明显,具有逐渐取代石墨成为新一代动力电池负极领域热点材料的潜力。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仍然走在了世界前列,杉杉的硅基负极材料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而据我们了解,国外的同行还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