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格力与美的大战,海尔也在伺机而动

格力电器|格力与美的大战,海尔也在伺机而动


美的与格力可以说是家电行业的欢喜冤家 , 过去的几十年里也一直斗来斗去 , 但是差距也越来越大 。 格力不仅市值相差美的2700亿 , 连美的市值的一半都不到 , 今年上半年空调的营收也再次低于美的空调 , 即使是今年三季度的业绩增速也低于美的 。
在今年空调市场萧条的背景下 , 不禁更让人深思这种差距 , 格力这个往日空调老大是否还有机会突出重围 。 而且进入2021年以来 , 格力的股价一路向下 , 跌幅超过四成 。
单级增长劣势——业绩不及美的【格力电器|格力与美的大战,海尔也在伺机而动】三季度财报显示 , 格力前三季度的营收为1395.5亿元 , 同比增长9.48%;归母净利润为156.5亿元 , 同比增长14.21% 。 如果单论第三季度 , 格力的业绩表现相比整体就差了太多 。
财报显示 , 格力第三季度的营收为470.83亿元 , 同比下降16.50%;归母净利润为61.88亿元 , 同比下降15.66% , 也就是说格力三季度的业绩还不如去年同期疫情影响下的水平 。
与之相比 , 美的第三季度实现营收875.32亿元 , 同比增长12.66%;归母净利润为84.46亿元 , 同比增长4.40% 。 即便是海尔智家在同期也实现了营收583.45亿元 , 同比下降0.58%;归母净利润为30.82亿元 , 同比下降12.43% 。
相比美的 , 格力无论是业绩体量 , 还是业绩增速都优于格力 , 即便是海尔智家的业绩表现也好于格力 。 财报显示 , 海尔智家前三季度营收达到了1699.64亿元 , 归母净利润为99.35医院 , 同比大增57.68% 。 在今年白电市场继续承压的情况下 , 格力的业绩表现让其在家电三巨头的位置靠近末位 。
在此之前 , 美的2020年的空调收入就已经超过格力的空调收入 , 今年的业绩中报也再次显示这一逻辑 。 到了三季度 , 格力的业绩表现更为堪忧 , 不仅是相比美的、海尔出现业绩增速下滑 , 而且业绩表现也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 财报公布后 , 格力股票市场更是大跌5.67% , 创年内新低 。
实际上 , 2021年以来的股票市场对于格力是相当的冷淡 , 不仅股价呈下行趋势 , 机构的持股比例也大幅下降 , 降幅达到36% 。 而资本市场带来的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格力自身出了问题 , 即业绩增速出现了问题 。
2018年格力的营收增速相比同期下滑了8.97% , 净利润增速更是下滑62.17% 。 到了2019年 , 格力的营收只同比增长了0.24%到2005.08亿元 , 也成为格力营收的高峰 , 而净利润也不再增长 , 同比下滑2.75% 。 在此之后 , 受疫情和市场的双重影响 , 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更是差强人意 。
归根结底还是业绩单级增长动力的抗风险能力着实堪忧 。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 , 格力的精力主要放在空调一个家电品类身上 , 没有进行足够有效的多元化拓展 , 导致格力很快就遇到了增长瓶颈 。 即使想要转变也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 , 尤其是业务转变本身也也很难一蹴而就 。
经销商模式下 , 渠道变革与限制细数格力营收增长的背后 , 少不了经销商的身影 , 尤其是数次的经销渠道改革成为格力空调保持增长和市场龙头地位的重要原因 。
1995年 , 董明珠为了解决淡季生产的资金问题和旺季的库存压力 , 推出了“淡季返利”策略 。 在淡季 , 格力鼓励经销商以优惠的价格进行购买存货 , 年底再分给经销商一部分利息 , 保证了格力在旺季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 。
随后格力建立了独特的专业销售模式 , 即联合经销商成立专门的区域销售公司 , 通过统一的渠道网络进行市场销售 。 格力又对其进行增资控股 , 使各地销售公司成为旗下的分公司 。 这种将经销商与自身的销售绑在一起的模式 , 使得格力与经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 也是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