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日报12月29日12时43分|53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实现新突破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12月29日12时43分|53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实现新突破
文章图片
12月29日12时43分 ,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 成功将试验十号02星发射升空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新华社发(胡煦劼摄)
12月29日12时43分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 , 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 成功将试验十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58次飞行 , 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2年第53次飞行 。 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2年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 。
三型火箭助力中国空间站建站大业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 。 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分别执行载人飞船、空间站舱段、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 “三款不同型号的火箭分工独特、相互补充 , 无论是从运力、生产准备周期、发射地面支持系统恢复、发射队员配备等方面 , 都是最合适的 。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指出 。
“2022年 , 三型运载火箭6次发射将90余吨的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 长征火箭的运载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 ”龙乐豪说 。 除相应的运力要求外 , 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对执行任务的火箭提出了“高可靠”的要求 。 长征二号F经过研制人员不断打造 , 全箭可靠性指标达0.98 , 安全性指标达0.997 , 并保持100%发射成功率 , 成为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专属“座驾” 。
新模式新火箭 , 商业航天迈上新台阶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 , 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
2022年2月27日 ,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 , 将来自7家研制单位的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 , 还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 “未来 , 火箭院将推进‘共享发射’常态化 。 ”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说 。
“随着微纳卫星、小卫星、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 火箭院在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同时 , 运用纯商业模式研制了捷龙系列运载火箭 。 ”火箭院捷龙三号火箭总指挥金鑫说 。 2022年12月9日 , 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 商业航天国家队迎来新成员 ,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 实现了海上冷发射到海上热发射的跨越 。 “捷龙三号具有运载能力强、整流罩包络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经济性好、履约周期短、发射效率高等特点 。 ”金鑫介绍 。
“2022年 ,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全年发射占比约为27% , 是近三年里最高的 。 ”在龙乐豪看来 , 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进入应用性发射阶段 , 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 。
创新驱动 , 铸就中国航天新高度
2022年8月26日 , 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国际上率先研制的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特点的升力式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 , 是航天航空领域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 。 回收的运载器经检测可多次重复使用 , 颠覆了传统运载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赖发动机多次启动以减速返回的飞行模式 , 更有利于未来实现航天运载器的航班化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