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估值最低的股票,创业板18只新股估值水平

注册制下的a股发行与承销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从多家投资机构和券商获悉,近期不少IPO公司在初始询价阶段遭遇“抱团报低价”的情况,部分企业甚至被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报价,仅比券商投研报告定价下限低2.3倍 。
“这种现象将来可能会更严重 。之前有人关注过定价,发出去就完事了 。投资银行基本相当于规模更大的俱乐部和律师事务所 。现在(新股发行是)市场定价肯定会这样出现(报价越来越低) 。当然,这也与近期市场环境不佳有关 。”9月14日,一位来自华南某小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
事实上,从近期科创板、创业板IPO的市盈率以及募集资金的变化可以看出注册制下询价市场的新趋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统计,目前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下降,创业板注册制下,超过20%的企业定价在23倍市盈率以下 。

创业板估值最低的股票,创业板18只新股估值水平

文章插图
发行定价降温随着注册制在a股市场的逐步普及,一级市场的询价和报价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
截至9月14日,注册制创业板34家企业已完成初步询价并确定发行价格,但其中7家企业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22家企业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市盈率最低的惠云钛业,发行价3.64元/股,市盈率16.12倍 。同期,其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29.18倍 。
采访人员注意到,惠云钛业发行阶段,共有6364家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但有228家报价因价格较低被设定为“无效报价”,太平洋资产报价为3.38元,长城基金报价为3.59元,华西证券、裕德投资报价为3.55元,均被“低价排除” 。
这一发行情况也使得惠云钛业实际募资金额低于预期募资金额 。公开资料显示,惠云钛业原计划募集资金4.09亿元,用于8万吨/年塑料级金红石型钛白粉后处理改扩建项目、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R&D中心建设项目、信息运营中心建设项目等 。但公司实际募资金额仅为3.64亿元 。
这不是个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统计,在34家创业板注册企业中,有11家企业实际募资金额低于拟募资金额,这意味着过度募资的企业不到三分之二 。比如盛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原计划募资18.66亿元,实际募资13.15亿元 。公司市盈率为24.37倍,略低于同期25.47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 。
“市盈率不高,承销费变少了 。它迫使投资银行寻找大规模的企业,当它们是小企业时,就无法赚钱 。”9月14日,华南另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表示 。
事实上,在科创板市场,询价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过去20天(8月24日至今),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也大幅下跌 。
根据wind数据,《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2020年1-8月,科创板上市新股有90只,剔除13只无利可图的股票 。科创板其他上市新股平均市盈率约81倍,富能科技最高市盈率高达1737.49倍 。其次是盛翔生物,市盈率达到536.30倍,为亩
e="font-size:15px;">最典型的科前生物,公司于9月11日启动申购,申购价格11.69元,发行市盈率26.23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56.33倍,公司原计划募资18.33亿元,但实际募资资金较计划募集资金约少了30%,仅为12.27亿元 。
在科前生物的询价过程中,有6306家机构投资人参与,但其中272个报价由于过低未入围,包括中海基金给出的11.50元、兴证全球和兴业基金等给出的11.68元等均被剔除 。
此外,原计划募资7.82亿元的蓝特光学、原计划募资3.91亿元的路德环境也均未实现目标,实际募资分别为6.30亿元、3.65亿元 。

机构争议“报低价”现象事实上,在发行承销市场降温的另一面,部分新股的破发也是让机构谨慎出手的主要原因 。
采访人员注意到,截至9月14日,2020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中,已有3只股票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分别是瑞联新材、时空科技、凯赛生物,而这三只股票上市交易时间均不足30日 。
上周,创业板更是迎来多只注册制新股破发,先是9月9日,8月24日上市的创业板“18罗汉”之一锋尚文化跌破了138.02元的发行价,次日,美畅股份紧随其后于9月10日跌破43.76元发行价,成为了第2家破发的创业板注册制新股 。
尽管14日创业板行情有所回暖,上述股票的收盘价已回归发行价以上,但距离破发并不遥远 。
9月11日,更有消息指出,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下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对IPO企业发行价格报出了券商投研报告定价下限的2.3折,截至目前,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还未求证到相关人员,但一迹象却引发市场警觉 。
有市场人士质疑部分参与询价机构投资者存在“不区别对待,简单抱团压价”的情况,同时质疑现有的询价定价机制不尽合理,指出“现在制度要求剔除最高报价的10%,但没有要求剔除最低的10%,更没有废单剔除(即大幅偏低的过失单)机制,使得定价中枢单方向不断下滑” 。
但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亦有不少市场参与者认为询价市场的变化是资金自由选择的结果 。
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便指出,“有人跟风报价很正常,本来也不是所有机构都有报价能力”,但“不同发行人、不同承销商折扣不同,说明并不是统一打折扣,而是有差异化的定价,最多说有人在主导着定价” 。
在王骥跃看来,“定价机制上,报低价也照样拿不到票,挣不到新股的钱,报在均价之上才有意义,这个比例比剔除10%要高;除非价高者得,按固定认购倍数从上往下排,否则即便不剔除10%,也不会有变化 。”
9月14日,华南一家大型私募机构投资总监也表示:“网下打新‘高剔(即报价超过10%的剔除掉)’是一个很好的规则,杜绝了询价过高伤害二级市场 。参与这么久之后,市场确实形成了逐渐往下询价的态势,但往下询价态势是由几个方面造成,一个和‘高剔’有关,另一个和新股表现有一定关系 。”
该投资总监补充指出:“这是一个一二级市场博弈的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提高保荐券商出具的投价报告的公允性,如果市场价格表现好,投价报告给的估值并不是那么合理 。现在看到的情况是询价越询越低,在投价报告的基础上打两折都有,之前有一段时间部分企业上市就破发,而创业板的企业是不必须跟投的,券商肯定想发高价,所以投价报告的独立性应该如何保证,是监管需要关注的问题 。”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前询价市场的争议,发行规则上也给出了一定的博弈空间 。
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除本办法规定的中止发行情形外,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还可以约定中止发行的其他具体情形并事先披露 。中止发行后,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经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可重新启动发行 。”
王骥跃指出:“承销办法留了口子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事先约定其他中止情形 。也就是说,可以事先约定低于某一价格就不发行,但要公告 。不能询价结果出来说不接受 。可以事先披露底价”,“允许卖方不接受询价结果中止发行,批文有效期内再择机启动 。”
【创业板估值最低的股票,创业板18只新股估值水平】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