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 , 由于疫情反复导致全球经济萧条 , 从而限制了消费者市场的购买力 。 和芯片直接关联的PC、手机等电子消费产品市场需求疲软 , 换机周期大幅延长 , 一台手机的使用周期延长至40周以上 , 加上在产品在创新力度方面让用户感知不明显、消费购买力下行等因素 , 导致PC、手机为主的电子消费品在2022年全年的市场表现和销量情况都处于持续低迷 , 手机和电脑等主流电子产品卖不动 , 厂商对于芯片的需求自然也就更小了 。
另一方面 , 除了需求下滑的市场因素 , 中国厂商也在加码布局自研芯片产业、打造自主生态体系 , 从而追求摆脱受制于人、高度自主化以及充分掌握话语权 , 减少对外部芯片产业供应链依赖的新业态 。 虽然相较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入局较早以及技术储备充足的美国芯片行业 , 中国本土芯片产业链入局较晚 , 但却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
据悉 , 从2019年以来至今 , 短短3年时间中国本土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造芯热潮后 , 自主芯片短缺的困境正在被打破 。 数据显示 , 中国芯片日产能突破10亿颗 , 芯片自给率达到三成以上 , 产能大幅提升后 , 对于美国芯片依赖大幅减少也是必然 , 中国的芯片产能从全球前五之外提升至全球第三 , 2022年前11个月中国的芯片进口量减少840亿颗 。 中国自主芯片产业链的突围 , 意味着后期对于芯片的需求将更多来自于自主研发、本土供给 , 对于采购海外芯片的需求逐渐减少会成为大势所趋 。
手机芯片领域 , 联发科在5G时代凭借天玑系列芯片产品在价格、产品线以及自身的技术优势等方面 , 已经撼动了美国高通在行业市场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 。
近期 , 根据知名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2022年Q3全球智能手机芯片组市场数据报告 , 联发科以35%的市场份额持续领跑 , 实现了连续九个季度摘得全球第一的成绩 , 回顾全年以及综合的市场数据反馈不难得出结论 , 凭借天玑5G移动平台在诸多技术方面的突破 , 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 而联发科也已经稳坐高端市场第一梯队 。
与此同时 , 为赋予自家手机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 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品牌以及本土手机产业链也在发力自主化 , 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多家中国手机企业都在不断加码自主研发 , 涵盖了ISP芯片、电源芯片、充电芯片以及影像芯片等自主研发 。 这意味着 , 国产手机对于海外尤其是美系芯片的供应需求正在由于自主自研逐渐减少 。
局势显而易见 , 美国芯片虽然现阶段仍然占据全球市场近五成的份额 , 并且在技术储备方面占据优势 , 但由于科技霸权下采取的一系列不公平针对措施 , 导致中国本土芯片产业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 为谋生路进而追加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和重视 。 结果越发明了 , 伴随着中国芯片产业在技术和产能方面的不断突破 , 对于美国芯片的需求正在被明显削弱 , 美系芯片尽管已经低价贱卖 , 但仍然很难走出滞销困境 。
美系芯片大溃败 , 已然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 。 美国芯片行业陷入如今低价也卖不动的处境 , 完全可以用一句话归结“no zuo no die” , 原本可以坐享市场红利 , 却在科技霸权思维下肆意乱为 , 最终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 。 现如今 , 原本芯片销售自由贸易的市场规则被打乱 , 导致长期占据全球芯片多数利润和更多话语权的美系芯片愈发没落了 , 如果再回首 , 回顾往昔的高光时刻 , 再看看如今的窘境 , 不知美国又会做何感想呢?
- 华为|落后半代?消息称华为P60搭载骁龙8+芯片:无缘第二代骁龙8
- 芯片|8个月就倒闭了3470家芯片企业,中国芯任重道远
- 芯片|从re: Invent 2022看云计算趋势:以自研芯片为代表的底层创新
- 芯片|美又对华芯片制裁,中国反应冷淡,自力更生比制裁更有效
- 台积电|10台EUV光刻机,456亿,外媒:台积电顶不住了
- iPhone|国产奇葩小黄蜂手机发布,iPhone外观+魅族系统+国产芯片!
- 芯片|2023年国产手机三大战场:芯片+快充+折叠屏,内卷只会更猛
- 芯片|iPhone 15 Ultra顶级旗舰手机,A17芯片、钛金属边框,性能升级
- 芯片|实事求是,目前离14nm芯片自主可控,都可能还要3-5年时间
- |阻碍国产CPU发展的,不是芯片性能,而是国产操作系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