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不是马云的了!( 二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 , 在2021年6月份富达投资将蚂蚁集团估值下调至780亿美元后 , 2022年5月底 , 又一次下调蚂蚁集团估值至700亿美元 。 与富达投资在蚂蚁集团计划上市前给予的2350亿美元估值相比 , 新一期估值缩水7成 。
富达投资是2018年6月22日入股蚂蚁集团C轮的一小众全球投资者之一 。
下调蚂蚁集团估值的机构还包括贝莱德和普徕士 。 其中 , 参与蚂蚁集团C轮的投资方贝莱德最为乐观 , 在2022年3月份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从2021年的1740亿美元下调至1510亿美元 , 下调13%;普徕士下调的估值幅度也不低 , 在2022年5月其对蚂蚁集团的估值由2021年的1890亿美元下调至1120亿美元 , 下调幅度约40% 。
梳理蚂蚁集团的历史估值 , 其在上市前一直大幅上涨 。
图源:罐头图库
早在2015年8月 , 蚂蚁集团获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人保资本、中邮资本、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金浦投资、春华资本、国开金融、云锋基金等12家机构的A轮融资 , 额度约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 , 投后估值近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0亿元) 。
2016年4月 , 由建信信托和中投海外领投、中国人寿、人保资本、中邮资本、易方达基金等14家机构跟投的蚂蚁集团完成了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的B轮融资 , 募资额度翻了一倍 , 估值约7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 。
蚂蚁集团的融资脚步并未停止 。
2018年6月22日 , 蚂蚁集团宣布完成1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C轮融资 。 此时 , 蚂蚁集团估值已高达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万亿元) , 成为万亿超级独角兽 。
仅仅3年时间 , 估值从最初的382亿美元升至1500亿美元 , 增长约5倍 , 增速不可谓不快 。
刚启动IPO时 , 一些投资机构将蚂蚁集团估值对标PayPal(国际支付平台 , 目前市值为1120.06亿美元) , 认为2000亿美元属于合理估值水平 , 更乐观的投资者在蚂蚁集团登陆IPO前半个月的时候 , 给出最高4600亿美元的估值 。
狂奔态势止于2020年11月3日 。 彼时 , 就在蚂蚁集团距离上市“临门一脚”时突然被叫停后 , 这位金融科技独角兽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改大幕 , 资本玩家们对蚂蚁集团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
估值下降因何而起?1500亿美元的估值 , 是蚂蚁集团的投资机构在4年前给出的C轮投后估值 , 包括私募基金华平投资、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CPP投资公司)、以及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内的投资者 , 均以15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投资蚂蚁集团 。

图源:罐头图库
通过前面的梳理 , 不难看出个别机构对蚂蚁集团的估值差异较大 , 除了上市计划被中止外 , 还有哪些原因导致其估值下降?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 , 互联网巨头的估值是个复杂工程 , 从近两年看 , 影响蚂蚁集团估值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
1、蚂蚁集团自身的业绩表现 。 2020年蚂蚁集团撤回IPO申请后 , 一直在进行业务整改 , 合规性已甚至超过规模和利润成为现阶段蚂蚁集团的最重要目标 。 从阿里巴巴的财报看 , 蚂蚁的利润表现有所下降 。
根据阿里巴巴(9988.HK)2023年第一财季财报显示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 , 蚂蚁集团贡献了37.17亿元(约5.55亿美元)的利润 , 而去年同期为44.94亿元 。
2、监管政策以及蚂蚁集团的业务定位 。 近两年国内不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 , 目前互联网贷款等一些政策仍在落地过程之中 , 蚂蚁集团仍在梳理业务框架 , 哪些业务纳入金融 , 哪些属于科技 。 监管政策动向以及科技属性的强弱 , 对于蚂蚁集团的估值会产生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