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12天跨年联播中的“变”与“通”( 二 )
“我们准备了12条客户端弹窗文案 , 在直播中的各个亮点、节点进行弹窗 , 吸引用户观看 , 同时还总结出了一套弹窗文案写作方法论 , 下次直播还可复用 。 在拆条节目传播上 , 我们分析了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 , 对拆条节目进行再造转化 , 为微博、微信等中长视频平台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准备了两套完全不一样的节目单 , 共剪辑了22条中长视频拆条与9条短视频拆条 , 准备了31条配合不同平台调性的拆条文案……”如此精细化的运营 , 对刘胤衡和团队伙伴来说 , 是一次难忘的练兵 , 各端的数据反馈 , 也让他们更坚定了初心:所有努力 , 只为让更多青年“看见” , 进入“网络原住民”的视听部落 。
除了“用心打磨” , 让内容“运”起来 , 跨年联播的传播团队还不忘“借船出海”——提前与直播各模块对接 , 分析各模块特色 , 制订总体传播方案 , “IP化传播”和“碎片化传播”相融合 , 全端口、全平台总动员 , 横向打造平台级合作、纵向实现12天全覆盖 。
“在‘青春·小店’模块 , 我们强化联名款打造 , 以B站这个垂类属性极强的青年聚集地为依托 , 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很多新形态产品 , 联合青少年网友喜爱的UP主投稿 , 上线专题、话题 , 也让这个板块跟小店一样五彩斑斓 。 ”全媒体协调中心胡宁说 。 “我们和快手平台提前沟通 , 将碎片化内容结合#2023一起向前等跨年微话题进行平台联动 , 在报网账号的共同发力下 , #陪你慢慢变好微话题阅读量达到946万次 。 ”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采访人员安俐说 。 中青报人将不同次元之间的要素进行细致融合 , 使各平台传播网形成了闭环 。 借助不同平台 , 中青报人凿穿了主旋律与受众之间的“隔离墙” , 让“有意义”的内容更“有意思” , 用“共情”触发情感共鸣 。 通过跨平台运营 , 让爆款产品告别“一锤子买卖”破圈 , 让主流品牌价值传播更具持久性 。
让融合“全”起来九九归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 ,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是颠覆性的 。 “战场”变了——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全新的蓝海中开疆拓土成为必然趋势;“玩法”也变了——内容不再是唯一的“王” , 还有“技术为王”“渠道为王”“平台为王”“流量为王”“数据为王”等 , 不一而足 。
而在新媒体形势下 , 重视传播全链条建设 , 依然将内容视为媒体通往人心的钥匙 , 从内容生产开始就带着强烈的读者思维 , 正是中青报的“变”与“通” 。
这份“变”与“通” , 在这场“中青报可视化年度大戏”里 , 体现得淋漓尽致 。 经过一年可视化重塑的采编精兵几乎全员上阵 , 12天联播分别由10多个采编业务部门牵头领办 , 青年编委会14位成员担任编导 , 在中青报运行一年的三维机制、五步工作法的支撑下 , 成为每一天节目的“中流砥柱”;12天联播还吸收了刚刚加入报社的新生代力量 , 他们或担任主持人 , 或担任编导 , 或担任评论员 , 或担任情景剧主角 , 这些年轻面孔是每一天节目的有生力量;导演、摄像、剪辑、技术保障、会场保障、现场审核团队、传播推广团队……这些“扎”在演播间里的 , 是每一天节目的“最强保障” 。
“在此次跨年直播中 , 我‘沉浸式’地了解了报社的可视化改革 。 ”正在文化中心轮岗的新采访人员谭思静认为 , 写好稿是报人的基础 , 在这个基础之上 , 作为中青报的新人 , 还要会拍摄、会剪辑、会策划、能编能导 , 甚至要会演、会主持 。 在工作中 , 要将自己锻造得“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
- 《向风而行》鹭航的水有多深?一张停飞报告,抹杀了程霄所有的期待
- 研究院|河北归侨科技创新研究院揭牌
- 专利局|新报告:氢技术创新转向低排放 欧盟和日本专利领先
- 空调|被《人民日报》点赞的TCL空调,如何成就“高质量发展”典范?
- 报道称,苹果正在打造搜索引擎,以挑战谷歌,隐私保护是卖点
- 卫星|开会员也看不了视频,人民日报痛批电视套娃式收费
- 京东|京东4小时拨乱反正,刘强东怒骂自己被骗了,人民日报早有预言
- 5025.84亿元!被唱衰的台积电同比增长42.6%,人民日报:抛弃幻想
- 马云|人民日报评价马云!目的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为了吸百姓的“血”
- 红米手机|2499元的ipad弯曲,屏幕失灵,因维修问题机主报了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