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12天跨年联播中的“变”与“通”
文章图片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正“革命式”地改变着媒体的生产、传播方式 。 青年受众的需求日益增多 , 媒介环境的变迁 , 对媒体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 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6日 , 中国青年报社在全媒体平台推出连续12天的“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可视化联播活动 , 在与广大青年的互动融合中 , 激发了编辑部的深刻思考 。
在这场跨年可视化联播中 , 深度融合的全体中青报人 , 正在通过深化可视化媒体融合改革 , 触摸时代脉搏 , 倾听青年声音;在创新探索中增强“四力” , 打通与青年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 服务青年 , 引领青年 , 陪伴青年坚定前行 , 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同路人 。
据统计 , 截至1月7日11时 , “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联播累计观看量逾5000万次 , 各端口话题阅读量约8.47亿 , 全网发稿总量(含新闻、微博微信、视频及转发等)超过万篇次 , 活动全网总曝光量超13亿 。
让视频“青”起来激活一线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12月 , 中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 , 用户使用率为90.5% , 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基础应用 。 从用户画像来看 ,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群体是短视频用户的绝对主力军 。
你喜欢的 , 我来呈现 。 中青报跨年联播制作团队在筹备时反复研究青年用户的视频收看习惯 , 快闪动态呈现、高密度信息量、抓住青年有感的关键词……本次由中青报·中青网青蜂侠短视频团队制作的跨年联播先导片 , 通过年轻的态度和风格进行表达 , 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 。 这条短视频时长约两分钟 , 语言幽默 , 加上花字、弹幕、表情包等后期元素 , 形成了层次丰富的观看体验 , 高度契合当下年轻受众的审美趣味 。
你好奇的 , 我来解答 。 联播推出“青年问青年说”系列视频 , 让科学家“跨屏”解答青年最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普通人将来能到太空出差吗?未来 , 航天器的发展是以大型为主 , 还是以商业化、小型化、量产化为主……同时 , 邀请科学家和大学生就防疫新常态该如何应对、极限天气、粮食安全等8个年度科技热点话题进行年度盘点 。 教育科学部采访人员张茜欣慰地看到 , 弹窗、直播流量等数据 , 反映着这一纯原创科普产品的新闻价值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 “以后团队将循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下去” 。
你骄傲的 , 我来盘点 。 《与时代同梦与梦想同行|秦一(小一姐姐):我愿讲述最美的中国故事》《青知讲说人|刘尧:打造国内首批隐私计算一体机产品 , 助力释放数据价值》《种田也可以很酷!90后新农人稻田里“掘金”》等联播碎片化短视频 , 则透过一个个新闻现场和热点人物 , 把话语权真正交给了青年 , 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洞察祖国变化 , 从细微处展现社会在工业、农业、教育、公益、饮食等方面的腾飞与进步 , 让年轻观众产生代入感和亲近感 。
“虽然生病在家 , 但一天天联播看下来 , 我仿佛跟采访人员们一起 , 在云端感受新闻现场 , 和专家大咖们跨屏对话 。 在这个难熬的冬天 , 我的心却穿越山海 , 看到了春暖花开 , 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 ”网友@宁朵儿留言说 。
让内容“运”起来有绩有效
12天跨年联播 , 中青报人如何将声音传递得更远 , 触达更广泛的青年网友?回答:“用心打磨”和“借船出海” 。
“一字一句都要反复推敲、打磨!这也是要让我们的优质内容、让我们的传播闪闪发光!”新采访人员刘胤衡在跨年联播筹备阶段 , 做了大量前置的内容运营工作 。
- 《向风而行》鹭航的水有多深?一张停飞报告,抹杀了程霄所有的期待
- 研究院|河北归侨科技创新研究院揭牌
- 专利局|新报告:氢技术创新转向低排放 欧盟和日本专利领先
- 空调|被《人民日报》点赞的TCL空调,如何成就“高质量发展”典范?
- 报道称,苹果正在打造搜索引擎,以挑战谷歌,隐私保护是卖点
- 卫星|开会员也看不了视频,人民日报痛批电视套娃式收费
- 京东|京东4小时拨乱反正,刘强东怒骂自己被骗了,人民日报早有预言
- 5025.84亿元!被唱衰的台积电同比增长42.6%,人民日报:抛弃幻想
- 马云|人民日报评价马云!目的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为了吸百姓的“血”
- 红米手机|2499元的ipad弯曲,屏幕失灵,因维修问题机主报了警